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对事物感兴趣,有了美感,就会把“苦学”变成“乐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尤为强烈。”所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比如改变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出现在屏幕上的生动图片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高质量的音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有序变化的文字也不再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到单调和枯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们先用动画在屏幕上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作为主题图片。通过一只骑着摩托车的兔子绕着长方体的边缘,加上美妙的音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对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向往,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感兴趣时,他们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第二册的时候,要先用动画引入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中,因为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所以师兄弟提出了意见。为了做好团结工作,* * *保护了唐僧的佛经,现在需要学生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渴望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会深入且饶有兴趣地学习这些知识,并广泛涉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将一些师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公式简单化、形象化,而且便于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复杂变成简单的形象。有利于学生优化和巩固知识。
1.在概念、规则、公式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适当地思考、讨论、操作、答疑、质疑、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比如在讲授面积的含义时,分为两部分:首先讲授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讲授封闭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到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引导学生得到物体的表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到物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形面积、什么是长方形面积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而总结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课堂,帮助教师解决重点和难点。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示法。这些内容是抽象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我们可以在教学的同时进行讲解和演示。计算机能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的大小显示出来,并与学生的操作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诱导和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促进大脑,让全体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将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立方体,让一群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立方体可以藏12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发现、创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中的习题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教学中的巩固练习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重复书本上学过的东西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习题”的设计更加灵活,体现了习题由易到难的阶梯式发展趋势,体现了差别化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的基础习题转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习题,再转变为混合知识等而设置的综合习题。此外,教师在实践课中从基本问题出发,设计实践内容并逐级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性练习和拓展性练习,让学生认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地求变,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双重收获。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不仅数学题多种多样,而且一题多变,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密度,提高信息接受度。
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使用的教材容量比旧教材大了很多,但课表并没有增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用过去的手段很难增加每一类的信息量。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课堂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教学”这一节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使用Excel功能。原本可以用两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在机房上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重点、难点知识部分以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以前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任务,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压缩到一个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可以按要求重组教材,增加课堂信息传递量和密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盲目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形象生动,学生右脑直观形象思维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而且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容易多样化和综合化,容易进行知识的渗透和组织,将左脑的抽象逻辑和右脑的具体形象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搭建桥梁,让数学知识因为贴近生活而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设计熟悉、有趣、实用的生活素材。比如在教五年级的“数学活动课”时,展示师生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有980名学生和38名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票价成人20元,学生8元。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团体票5元。问:请设计一个最经济的购票方案。同学们热烈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造生活场景,突出主体地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场景有机结合,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着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在教“吉”“吉”的时候,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场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创设生动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