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架,家长能制止吗?
5438年6月+2020年10月,上海《新闻晨报-021视频》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两个小学生的父亲,因为两个孩子在学校的一点小摩擦,在家长中“谈了这件事”,打得头破血流。
事情的起因是两个三年级男生在学校做操时“踢屁股”“绊倒摔跤”,关系略显尴尬,很快演变成父母之间的口角和打架。
冲突那天早上,两个爸爸真的当场打起来了。其中一人被U型锁击伤头部,被送往医院治疗。警方和教育局介入,学校心理老师也及时和两个男生谈话,正确引导。
之后,事情也发生了逆转。据班主任说,在家长发生冲突之前,两个男生已经和好了。两个爸爸打架的时候,他们的孩子手拉手在玩!
2065438+2008年9月,温州瑞安市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林因女儿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口角,持刀进入学校,将在厕所与女儿发生口角的男生杀死。
一时间网上众说纷纭。有网友表示:正是因为男孩弄瞎了林女儿的眼睛,林才去“寻仇”。真的是这样吗?随后,瑞安检察院发布相关微博:其实林的女儿并不失明,轻伤不影响上学。据知情人介绍,这次冲突只是孩子之间的矛盾,而在此之前,双方家长已经就纠纷的处理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一致。
画
其实爱孩子的渴望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反应,但这种正面解决孩子之间矛盾的方式,看似松了一口气,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父母的过度参与实际上弊大于利。
有句话叫“小孩子打架不记仇”,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大人那么认真吧。对他们来说,没有输与不输的概念。所谓输或不输,都是父母的想法。于是孩子就这么打了一架,眼泪干了,亲密地在一起玩。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就没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太重。如果不允许有任何磕碰,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父母过度卷入孩子之间的冲突。
会造成什么问题?
1
孩子越来越胆小了。
矛盾本身不可怕,父母的过激态度才可怕。
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很多时候,发生冲突后,有的孩子因为小伤没觉得什么,有的哭了一会儿就继续玩。孩子本身对磕磕碰碰都有一定的承受力。
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责骂别人,就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特别严重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朋友玩游戏。这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个性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2
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有磕碰,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责怪老师,责骂同学,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磕碰和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这种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三
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不合群。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家长往往会阻止孩子在同龄人中参与所谓的“危险”活动。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会化是在跑和跳中进行的。如果限制这些活动,孩子只能离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无法培养。当矛盾发生时,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不鼓励家长介入,把普通矛盾留给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完全坐视不管。父母应该记住,帮助孩子处理社会问题的一般原则是,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安全基础。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判断这是孩子之间的“正常冲突”还是欺凌。
孩子们的打闹经常是游戏的一部分。他们偶尔会拉一下同伴的小辫子,拍拍肩膀,但是因为控制不了这些动作的程度,有时候会造成一些伤害。平时家长可以提醒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过度,不要打对方脆弱的部位,比如眼睛。但是,如果孩子的玩耍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也没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斗看得太重。
不要直接介入警告对方或者进行处罚。
大人不随意干涉孩子的事情。当孩子出现纠纷时,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训练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父母可能会听到孩子的一面之词,但并不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他们直接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更复杂。
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与朋友的矛盾,向父母寻求帮助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