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数学教案
1.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尝试用不同的笔画出不同形状的线条,了解线条的变化与工具、材料、线条的关系,充分体验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就是理解不同形式的线条。
教学难点:
你可以用线条来表达你的情感。
教学准备:
各种绳子等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1,线条,可以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也可以描绘出它们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作者的风格和意境。有些线条短小而激烈,有些线条舒展而柔和,有些线条粗犷而有力,有些线条柔和而宁静...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让我们试一试。
2.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绘制变化的线条。
第二,教新课
1,享受
欣赏书中的插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和特点。(炭笔线条柔和,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用柔和的笔触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强而有弹性,但深浅粗细变化不大;铅笔还可以画出多变的美丽线条,层次非常丰富,所以可以细腻地描绘物体...)
2.线条不仅可以表达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也可以表现纹理,粗糙、细腻、光滑的纹理都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4.当你用线条来表现物体时,你需要注意它的重量、虚拟现实和密度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素描可以表现运动的物体。
第三,同学作业
尝试用多变的线条画一个形象,可以用各种笔来做,在画的过程中体会线条的变化。
第四,课后拓展
1,收拾收拾,坚持室内整洁。
2、也可以用摆拍的方法来完成台词工作。
2.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享受自制“美食”的快乐,提高对美食的兴趣和鉴赏水平。
2.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用塑料材料做食物造型。
3.在布置食品店和模拟商品交易过程的游戏中体验社会生活中分工合作的趣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使用塑料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难点:制作精美细致。
教学准备:
教具:学过的蛋糕房,各种模型产品,制作器皿。
学习工具:彩泥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器皿,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第二,新课程的引入
1.示范:学进蛋糕房,引导学生欣赏。
(1)你看到什么?
(蛋糕、面包、蛋糕、饼干等。)
你去过什么地方吗?你什么时候去过那里?
(3)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4)他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话题
第三,欣赏感知
1.老师呈现多个蛋糕给合作小组欣赏和感知。
(1)这是什么?
(2)你知道怎么做吗?
(3)你觉得好看吗?你认为去哪里找?
(4)闻他的气味,怎么样?
(5)你想试试吗?尝尝蛋糕。说说味道?
2.教师制作的模型产品演示。
(1)你知道这是什么做的吗?
(2)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3)你知道制作步骤吗?
3.学生们互相讨论和交流。
你认为如何做蛋糕?
把握蛋糕的特点,重点是制作蛋糕所用奶油的风格,精致的制作奶油装饰。
4.情境创设
一个四人小组成立了一个小食品店。你有什么绝妙的促销点子?
(1)你们是怎么分工的?
(2)你们主要经营什么食品?
(3)你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4)价格怎么样?
第四,学生尝试练习
用彩泥、彩纸等材料制作“食物”,经营一家小食品店。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修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第六,展示,游戏。
1,“小食品店”开业,模拟运营。
2、学生扮演,“掌柜”食物介绍,“顾客”挑选。
3.学生游戏活动总结。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联系生活,回顾介绍。1,同学们,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谁能说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2.从桌面上拿出你喜欢的物体,谈论它们的形状。
3.当你触摸手中的物体时,你有什么感觉?和同学交流思想。
4.引导学生说一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的,揭示话题。
第二,动手操作,理解图形。
1,知道长方形。
(1)让学生找出矩形的面(学生可以触摸它们),认识矩形并展示图形。(电脑显示:把长方体里的长方形拿出来。)
(2)其余学生也寻找手中物体的矩形面,看一看,摸一下。
2.你能从其他物体中找到其他图形吗?学生独立寻找,小组寻找,和老师一起寻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电脑演示)
4.请仔细观察。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和我们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区别?(透视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他们的身影。
第三,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展示课本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识别,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平面人物?请同组互相转告。
第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他的同学一样清楚这些数字。这是小明用他今天认识的图形制作的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能从这张漂亮的图片中找到你今天学到的这些图形吗?
2.让学生分组合作,用老师给你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美图,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总结
现在请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思考你今天所知道的图形。
不及物动词分配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数字随处可见。学生回家后会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件,看能找到哪些物件,并告诉父母你发现了什么。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65438课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具的准备:例5和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口头回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第二,新拨款
1,教学实例5
例5挂图,问:“这个多少钱?”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L元20分,然后问:1元可以换多少分?1元2的角度是多少?你怎么想呢?学生试答后,老师解释:1元是10角,1元2角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黑板1元2角= 12角。
2.教学实例6
(1)给出例6的挂图。
知道什么?说出来。
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5 +8的角度是多少?
(5°角+8°角= 13°角)
老师问:还能怎么表达13的角度?老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学生试着完成第二个小问题,然后问:你觉得怎么样?老师强调元和角的计算只能在同一个单位下相加。
第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
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讲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怎么想呢?
问题二:学生先做,老师巡视,个别问学生,集体批改。
2.练习13,问题1,2,3。
第四,作业
第二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利用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例7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识
口头做一道算术题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第二,新的互动奖
教学实例7
给出例7的主题图。
13元可以买哪两种杂志?
仔细看,你能从图片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观察并报告。
“正好”是指两本杂志的价格加起来等于13元,既不低于13元,也不高于13元。
那么我们如何从四本杂志中挑选两本呢?
讨论、交流和报告。
组织阅读计划。
哪个指导比较好?
一* * *查出多少种?
5+8=13,6+7=13
第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58页,然后做。
第四,课堂总结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体验“改变商业”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在计算中运用多种策略解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换业务”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首先,创建一个场景:
某校要秋游了,同学们纷纷做着准备。4班(1)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学生戴上红帽子,以便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人民币。红帽子,而且课时费才400元,请老师帮忙算算,可以买什么样的帽子?
(学生分组讨论购买计划)
第二,建立模型。
1.学生们都准备好了,来到大操场。电脑显示的是书中的态势图。根据情境图,学生提出关于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说已知的情况。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的商。
272÷34=先估算需要多少辆车。
(3)与全班同学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考虑除数“34”为“30”试商,初始商“9”大,商“8”变的原因。
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尝试商业。会发现什么技能。
学生们畅所欲言,或者分组互相交谈。商会什么时候小了?)
4.让学生找出并回答:产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如何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问和回答:一个小产品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小?
6.引导学生先用估算法,再计算。
第三,知识应用和拓展。
1,了解并改变业务。
2.完成“试一试”
问题1:让学生说说商的大小。
问题2:仔细观察。我们在群里说吧。如果五年级学生都坐公交车,需要多少辆公交车才能解决问题?
3、完成“练习”,可适当扩大。
第四,总结这一课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