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发展时期

1940 10 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临时首府太和县凌星成立。学校有三个学院:文法学院、工程学院和农学院。法律和科学学院下设政治、经济和教育三个系。1941年8月,法科学院增设文史系,王毅教授任系主任。文史系的王毅教授、欧阳祖敬教授、姚明达教授、刘永斌教授、程震教授各有所长。

从事诗文创作的王逸,研究历法和医学。著有《乐府通论》、《词曲史》、《修辞学通论》、《历法节拍翻译》、《岁差研究》等。

欧阳祖敬尤其擅长文史诗词佛经。著有《南明施琅年谱》等。他创办百花洲江西省立图书馆,任两任馆长,在江西搜寻地方文献,重印《张羽丛书》、《江西通志》,为江西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姚明达,后改名显微镜,中国目录学家,著有《中国目录学与目录学史》。1942年6月3日,在姚明达的倡议下,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成立,姚明达当选团长。7月7日,姚明达等11人到达新干县石口,入住厚厅。当晚被日军包围,赤手空拳战斗。37岁的姚明达教授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秦教授《中国文字学》和《说文解字》,精通诸子百家,尤以散文见长。

程震,通史,从事诗歌工作,著有《采汉诗草》。

8月,1946,院系调整,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外国语言、历史三个系。

65438年6月至0947年6月,文法学院分文学院和法学院,文学院院长为王毅。这期间,肖涤非教授在文学院任教。

应胡先苏校长的要求,学校创办了14种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法学院编辑的出版物有:

1.王怡仁主编的《文史季刊》。1941 3月1开始出版,发表文史类学术论文,3月1942后停止出版。

2.《地方建设》(月刊),高刘桥主编。1941 2月1发表哲学社会科学论文,1942 4月1停止发表。

3.《政治知识》(荀刊),《马博工厂》主编。1941 3月1开始出版,及时发表文史哲文章,3月1944后停刊。

当时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如刘泳的《说文段注》、王逸的《岁差序》、姚明达的《日本名探》、欧阳祖敬的《日本儒学的教训》、薛俨的《中国音韵学的演变》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65438+年2月底,中正大学从宁都长生迁至王成刚,原是国民党军政部门修建的营房。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5月26日,解放军接管学校,文学院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中正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生6人,其中85人,1949。1年8月,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有五个学院,包括文学艺术学院和体育专业课。文学艺术学院位于原凌豹女子中学和张羽中学。1950 2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南昌市城东旧飞机修理厂东侧近千亩土地及附属建筑划拨给南昌大学作为永久校区。11年6月,文学艺术学院搬迁至新校区。

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系(含实验小学)、历史系、地理系五个系。

1950,文学院与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由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明任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杨任副校长。魏东明参加1942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后,他在东北日报当记者,所以能长期教专业课。法律和科学学院有四个系:文史系、外语系、教育系和经济系。历史学家顾继光教授是文史系主任。

文史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文学理论(魏东明教授)、中国文学史、教授的《历代文选》、逻辑学(吴世东教授)、骈文研究、元明清小说(许教授)、唐传奇(姚明达先生夫人巴一南教授)、元曲(朱毅教授)、考古学(谢康教授)。1952 10、文史系主任顾继光、熊华奇老师参加中南地区教案、课程、教材研讨会。

在科学研究方面,张翔的《词解》和屈、朱彝的《词六十首》影响较大。

学生邓清友毕业后,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有所创新,曾担任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彭引冲毕业后在上海万虎中学任教,投身中学教育,成为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

1951年7月,学校派法科学院外语系主任蔡文贤、附属业余中学主任许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吊唁团访问朝鲜。6月165438+10月14日,为配合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校董事会决定,法科学院文学、历史、教育、经济系和师范系教育、中文系停课参加土改。

为了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整高校院系。调整从6月1951开始,6月1953基本完成。南昌大学所有院系并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院校,师范系仅保留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7门学科。1953,10年6月,南昌大学撤销,学校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学校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学校。—、1953—1966

江西师范学院创办时,设有汉语言、历史等七个专业,并设有高中数学教师短训班,郭任中文系主任。1954 6月17,郭调任历史系主任,熊华奇任中文系系主任。当时只有6个正、副教授,11讲师和助教。专业课有汉语言、中国文学;苏联文学,文学基础知识等等。中文图书资料3万余种,订阅期刊约40种。

中文系出版的著作有的《曹植研究》、邓的《唐变论》、许的《元明词曲史》、汉语教研组的《汉语短语如何划分》、外国文学教研组的《儿童文学概论》、如何贯彻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分析原则等。

1954中文系毕业生33人,1955中文系毕业生61人,1956中文系毕业生62人。

9月,1955,中文系更名为中文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熊华奇是中文系的系主任。

65438-0956中文系接管江西师范函授学院中文系,录取627人。是江西师范学院最早开展函授教学的院系之一。

1958中文系按照“服务政治、结合生产、紧密联系中学实际”的原则,增设“毛泽东思想著作选读”和“民间文学”两门课程,将“现代文学选读与写作”改为“阅读与写作”,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同年,65438年2月4日,赖被任命为中文系副主任。

1959年6月,中文系成立党支部。在此之前,语文和历史是学院的第八党支部。郑光荣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1959年8月,中文系党总支委员会成立,周子任党总支书记,郑光荣任党总支副书记。1961,周子被调离,郑光荣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此时的中文系有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学语文教学七个教研组。

1961—1962为贯彻落实高校六十条精神,中文系调整课程设置,新开“语言学概论”和“汉语教学法”,将“汉语”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科研方面,由文学理论组编写的《毛泽东文学思想讲义》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文系进行了交流。中文系苏联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江西苏维埃文学史稿》于1962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项空白。这本书是一些中文系老师和1959毕业生努力的成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扬、、郭小川、巴人、田汉等全国著名文化专家学者先后来校讲学,活跃了学术气氛。

为提高学生水平,中文系制定了“基础训练八大项及实施办法”,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陈、徐万明、周、肖土泰、吴海等人在校期间从事文艺创作、文学批评,并在《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51中文系学生郭新日出版小说《小红星》,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56学生黄以平津战役为背景创作《打开民权之门》,上海文艺出版社6月出版1956。潘凤祥、刘焕辉、严巨汉在教育方面成绩突出。《报春》是由中文系学生编辑的月刊,创办于1959和1。主要发布本系师生的论文、短评、创作,* * *发布12期。中文系话剧团排演的大型话剧《雷雨》《兵临城下》在江西艺术剧院公开演出,受到社会好评。57级“海燕班”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班集体,61级“新海燕点”为学院先进班集体。从65438到0958,中文系共招收新生340人,创下了高校招生史上人数最多的纪录。1963 65438+2月高一、高二、高三中文系的学生和部分老师在郑光荣书记的带领下,到凤城县桥东公社参加为期六周的社教运动。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和部分老师于6月1964和6月1到凤城县四个公社参加社教。

9月,1965,江西师范学院靖安分校正式开学,没有中文、历史、农业等专业。静安分校中文系副主任兼中文系负责人赖负责教学管理。1966年7月,因“文革”影响,中文系师生返回校园,静安分校关闭。

二、1966-1976

“文革”给教学和科研带来巨大冲击,中文系系主任熊华奇先生甚至被迫害致死。从65438年到0968年,大部分中文系教师被释放到宜黄、玉山、燕山、博阳等农村地区工作。

1969年1月,撤销江西师范学院,以江西师范学院为主体,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大学政治、宗教、中文系等。,井冈山大学成立,校址在井冈山下沟附近的南山* *生产劳动大学分校。这时,部门建制改为公司建制,中国部改名为中国公司。

中国连长曾东水,指导员陈正康。副连长、吕桂娥、,副指导员彭、张训德。从1971开始,下放教师调回学校。1971年4月,中国公司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制两年,1973年8月毕业。

1971年11月,连更名为部,曾东水任部副主任,胡卓群任党总支副书记。1972年,郑光荣调回江西师范学院,任中文系总支。65438至0973,郑光荣任党支部书记兼中文系系主任,刘方圆任中文系副主任。

1972 165438+10月6日,江西省革委会决定恢复江西师范大学,学校迁回南昌。井冈山大学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走完了这段路程。

从1973到1976,中文系三年连续招收四届工农兵学员。

张梅生在1976毕业时自愿回到家乡当农民,吴玉初、邱、郭京喜、邹四位同学主动到西藏工作,受到全体师生的称赞。

1956开始的函授教育,1962中断,1974恢复,创办《中国函授》双月刊。

中文系有老师编过《鲁迅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教材。

三。1976—1983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1976郑光荣被调到医院,钟义伟是中文系负责人,主持工作。1979至10,钟义伟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1981 9月,被任命为中文系系主任,赖、刘方圆被任命为中文系副主任。

1977《汉语函授》更名为《汉语教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并成立《汉语教学》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1984年《语文教学》更名为《读写月刊》,面向全国中学师生公开发行。

1977中文系招收第一批恢复高考的本科学生。

从65438到0978,中文系开始有研究生教育。当年,胡守仁招收了5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于新乐招收了7名中国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从65438到0979,张招收了两个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19811 2月,教育部发布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中国古代文学中文系是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导师是胡守仁教授。当时,江西省只有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前后,一批中文系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其中陶的《唐诗三百详注》、王木兰的《苏区文艺》是真正的文艺,宛平的《论傻大姐》是杰出的。一.组织系统

1983 10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师范大学标志着江西高等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文学院(中文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1994 10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决定撤销原中文系和历史系,两系合并组建文学院。1996,学校决定将历史系从文学院分离出来,恢复直属系建制。此后,文学院形成了统一的院系建制(中文系)。

文学院目前设有11教研室、语言文学学院(成立于1987)、文学艺术学院,此外还有学院党总支和学院行政系统。

从1984到1987,胡守仁是中文系的名誉主任。1984年2月至1984年5月,胡志胜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陈定儒、任副主任。因胡志胜调任江西省教委,6月1984,陈定儒副主任主持工作,、卢任副主任;陈安平任党总支书记,欧阳忠祥任党总支副书记(1985 65438+10月1日65438+5月0987)。

65438年9月至0987年9月,王木兰副主任主持工作,王大国、陆继续担任副主任。

1988下半年,王木兰担任部门主管,沈、葛根贵(来自1983)担任副主管;李水根任党总支书记,王训龙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现任党政班子任职至6月1993。

1993年7月,傅秀艳任部门负责人,熊树龙、叶树发、赖达仁任副主任;朱希汉任党总支书记,唐甘贵任党总支副书记。

1994 5438+00年6月文学院成立后,傅秀艳任院长,赖达仁、叶树发任副院长;王祖德任党总支书记,唐甘贵任党总支副书记。

1996年底,赖达仁任文学院院长,刘松来、邱国桢、赵伟宏任副院长。叶树发是党总支书记,唐甘贵是党总支副书记。邱国珍调到学校科研部(1998年9月)后,赵伟宏也因故离职(1999年9月),增补亚·敏为副校长(1999年2月),戴勋为院长助理(1999年9月)

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1983以来,为适应我省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文系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同时兼顾开办其他专业,为社会培养各领域人才。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120至160之间,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教师,其中不少教师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许多在其他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些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1993-1996,为适应社会需求,还成立了公关与文秘学院,招生4人,共计116。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被录用了。1999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的新形势下,设立了非师范类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已招收两个学生,形成了汉语言文学两个本科专业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目前两个专业在校人数为818。

自1984起,中文系恢复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学生,至今已有5000多名函授学生毕业。

新时期以来,中文系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从1978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迄今为止,已有65名学生入学,49名学生毕业。中国历史专业从1978到1989 * * *招生,招收培养13届研究生;世界文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生到1991年,* * *招生培养18届研究生;1994,文学艺术专业授予硕士学位权,专业招生35人(含原隶属古代文学专业),已有19人毕业;1998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招生15人(含原属文艺类专业),毕业11人。语文教学法专业隶属于教育学专业,从1996开始招生培养研究生。已经招了两届两个人,其中1已经毕业。此外,汉语教学法专业还承担了教育硕士的培养任务,已实施招收20名教育硕士的计划。在研究生学习中,已有2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有的成为优秀学者、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此外,经国家教委授权和省教委批准,文艺专业从1996开始举办研究生课程和助教课程,共招收五届139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省内高校学生),其中四届108人已完成学业。自1998起,中国古代文学、文学艺术专业获准招收在职人员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有18这样的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1993经省教委批准,受省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委托,中文系举办了我省高校汉语教师“专科本科”培训班,48人参加学习并取得全日制本科毕业证,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1988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与省文联联合举办作家班。这些学生都是在全省文学创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作家。* * *招收40多名学生,学制两年,并授予本科毕业证。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他们的创作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许多学生成为省内知名作家,有的在全国文坛也有一定影响。

在努力完成计划内办学任务的同时,按照国家面向社会办学、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精神,中文系从1993开始大力发展计划外学校,先后开设了公关文秘工作、全日制和业余制两类专业自考班。一大批省内外自考学子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实现了他们的自考理想。

第三,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基础。历届中文系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们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变化发展的实际和办学的变化,调整了思路和政策,保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不断提高整体水平。1983,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2人,助教9人。90年代初,中文系的教学工作者人数最多,达到100多人,师资力量相当强大。比如1991这一年,系里有专业教师6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2人。此后,一些中青年教师陆续调离,一批教师陆续退休,教师队伍逐年减少。1994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业教师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人,17讲师,助教4人。到90年代末,全系教师人数继续减少到60人左右,专业教师人数稳定在45人左右,但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整体水平和实力大幅提高。目前全院教职工60人,其中专业教师43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11,副教授18,讲师18,助教4。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5人,博士生3人,21硕士,本土生4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此外,全系还有33名退休教师,其中不少是在省内外有学术造诣和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他们为中文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文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还是在当今学校的整体架构中,文学院(中文系)都是学生人数最多、师资力量最强、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显著的重点院系之一。文学院(中文系)一直坚持教书育人与学科建设并重,以教学为先导,以科研促教学。在搞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全系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蔚然成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月1984,18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属高校14学科和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学科,其中江西师范学院的中文是全省唯一的文科重点学科。1988 1月,江西师范大学语文学科被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专业评估评为合格重点学科。在90年代初的省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中文系当代文学艺术学科被列为省“441”工程重点支持学科。1996期间,省重点学科评估,文艺学被评为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文学院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国家语委表彰。据不完全统计,1984以来,全体教师共发表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和著作1100余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56项。一批学科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陶、刘方元、周德范、刘士南等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古代文学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省为数不多的被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朱安群、唐满贤、陆、姚、宛平、王琦珍等一批中青年学者保持了本学科的优势,不断取得进展。目前,该学科仍是文学院数量最多、学术团队和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拥有4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十年来,本学科共发表学术著作17篇,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6项,获得省级奖励12项。现在,大家都在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重点建设学科规划设定的目标而努力。

文艺学学科是80年代中期文学院(中文系)的一个顽疾学科。陈定儒、熊达才、周崇坡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后,在学科带头人陈、傅秀艳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本学科中青年教师艰苦奋斗,在中国诗歌批评史、文学叙事学、文学美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本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出版学术专著23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承担国家课题18项,省课题1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0余项。曾主办1996中国古代文论国际研讨会,整体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在文艺界得到了良好评价。作为省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支持的学科,正朝着更高的建设目标努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曾是中文系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在苏联文学和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周从秀先生的领导下,齐新与王木兰、、邹、宗子寅等共同努力,建立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学位,为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一批中青年学者正在继续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于新乐领导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和张、、领导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也是中文系的强势学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新时期以来,他们已经培养了几名研究生。几经沉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雷、严森、宋以林为首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和以傅秀岩为首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及时调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力量。2000年,这两个学科都被列为硕士项目。

语文教学法学科在俞应元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有特色的成果,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培养研究生、教育硕士的实力和基本条件。2000年与兄弟院系合作,申请学科教学论硕士,已获成功。

此外,写作学科的教师不仅研究写作理论,还致力于文学创作,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的创作上颇有建树;同时,本学科教师还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了一批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创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