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有哪些?
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咨询的途径有: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室、案例教育、测试与矫正。
团体咨询:
团体辅导利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是塑造班级的良好氛围和良好行为,激发团体进步的精神。
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团体辅导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是针对个别学生或群体的,也接受学生主动咨询。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专业性更强,教师要经过岗位培训。心理咨询室应有专职教师负责和专项工作计划,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和固定的场所。
小学生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布置除了满足心理咨询的要求外,还要增加儿童特色,让小学生一进门就喜欢,仿佛进了社团就开心。心理咨询室的名字可以童趣一点。
案例教育:
小学生案例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咨询的补充和深入。案例的对象要有典型性,可以是智力优秀的学生、智力批判的学生、模范生、问题多的学生。作为案例的对象,学生可以让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是根据研究的需要。
案例教育一般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学校接触很多老师,最好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育,以负责人为主体,几个老师观察研究同一个对象。案例教育一定要详细记录,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记录一定要真实,也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案例材料。学生的案例学习原则上在学生在校期间不开放。
测试和校正:
利用问卷、试卷等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群体的现状,进而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应由心理学家专门设计,一般不建议自行设计心理问卷。小学生在回答问卷时会有意无意地接受一些暗示,量表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否则会诱发歧义。
测试的数据仅供参考,不能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用数据来表达。通过测试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俱乐部活动、案例教育等。分别进行,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正,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