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运用数学中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发现未知问题,通过数学手段解决问题,并将数学解题策略迁移到其他问题上。比如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公倍数与公因式”的教学内容,看似相当简单,但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四年级就知道倍数与公因式的基础上学习公倍数与公因式。要求学生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因式,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式,大部分学生会找到,但是把这部分知识放到解题中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我在教学中知道。考试中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问题的含义,不会分析问题,不知道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在这个单元的考试中得分比较低。从这一课,我体会到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因为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数学特别灵活,现在数学特别爱考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生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根据我自己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觉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比如我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时候,只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工具,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图形的特点,最后交流总结。这种教学既能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2.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教学应体现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具体问题与相关数学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升和毫升”的教学,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考察家用容器的容量来认识升和毫升,用手制作1升的容器,感受1升的容量,然后用手将1升的液体倒入500毫升的量杯中,发现1升=1000。3.尽量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引起观察和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学生熟悉但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和寻找问题的答案,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更多的研究机会、更多的成功经验和更多的创造信心。比如在“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同一列或行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时有什么特征”,我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找出答案。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是科学研究的缩影,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创新的最初尝试。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勇于寻找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侧面、渠道进行大胆的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