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杰出的文人和商人
刘成忠
元代吴川人(生卒年不详)。元朝没有被任命为江淮统帅。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大旱,终于扑灭了蝗虫,江淮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袁死后,投江自尽而死。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江淮人民尊称他为“刘猛将军”,并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皇帝下令各省、州、县修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两季祭祀。
林廷贤
(1454~)子贡,吴南风,明朝五乡下街人。师从新商人陈白沙先生。24岁的中举人,27岁的弘治耿旭科(1490)钟石。作为永嘉县第一任知县,适合大旱之时。林王彦反对求雨,主张带领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缓解旱情。每到灾年,仓库就开门救灾。重视文教,开辟书房殿堂,文风大为提高。当他被提升为苏州同治时,永嘉人将他扣留祭拜,并建祠祭奠。苏州知其然,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去了北京,不伤民财,又能快速完成任务。它受命在夏季的星期二监督公共寺庙的建设,只用了很少的成本,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他奉命整顿崇明沙田的测量工作,革除旧习,颁布新规。并严厉废除不良的织造规则,大大减轻群众负担。三月的时候,因为母亲的丧,我在家。补后建昌取长补短,公正廉洁,成绩显著。卸任后,当地民众立祠祭拜。
林一生刻苦学习,信守诺言,淡泊名利。精通理学,深受陈白沙器重。他写下了“击玉敲金,想起你对我歌唱;江门依水而坐,明月更深。“一幅nave的画送给了林彦先。清代翰林陈兰彬在上面加了题字,现在抄了木刻条幅保留下来。晚年写有木刻版《南风诗》,现已失传。
欧陈光
(~1653)出生于波浦镇,出身书香门第,明日七年(1627)将为丁卯科举一员。明朝崇祯七年(1634),授知县。在等待期间,他招募学生在家乡茅山书院讲学。对穷学生,免学费,学生和徒弟越来越多,文风兴盛。明朝崇祯十七年(即清朝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1647),清兵南下,占领高、雷、连、琼四县,并延宫官意图欺压搜瓷,强迫百姓剃发,民愤大变,人心惶惶。
时任南明史部侍郎洪天赐高州军门,招兵到海南谋划复辟。顺治四年四五月间,杨(村)、姚启炎、茂名等一百余人,不甘受压迫,前往海南,企图“清剿复明”。在前往海南的途中,他们联系了新沂、茂名、濉溪、广西等地的英雄,为赛事做准备。茂名的李镇西、濉溪的郑良载、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吴川、龙泉剑等纷纷响应,聚集数千人进行反清斗争。推选欧为“领袖”。先后攻占梅鲁美、武川县舞阳,杀光清政府所有的海防同知、知府、巡捕、教导员、县令,破狱开仓,极负盛名。南明帝封欧为海南道巡检司副使。
当时吴川属于两个院落,东水为清,西水为明。欧带领群众集结博店抗击清兵。不久,清军大将王启龙因内讧被杀,武川县重见天日。此后,明清两代出现了一场拉锯战。顺治四年二月至顺治十二年正月(1647~1655),吴川重复了四次,即“复清”、“复明”四次。顺治十年(1653),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副总指挥陈武、总参谋李云珍出兵攻化州、吴川、散手,男女数千人阵亡。欧被活捉,解到高州,向县令勒索八百两银子。陈光宁死不屈,慷慨赴死。
林·
(1774~1835)桂,初名秀才,堂陀新村(今田头坞村)人。他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还为客人写诗。嘉庆六年(1801)进贡,九年(1804)受奖。之后,他在首都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结交了广泛的朋友。他与黄毓衡、黄佩芳、张维平、谭敬钊、吴缇、黄照并称为“粤东七子”,天天在诗中自得其乐。道光八年(1828),桂莲53岁。他以秀才起家,被任命为湖南遂宁知府。胡上任后,公学捐俸,加租土地二十石,并想方设法充实公学经费,扩建两个院落,给本科生讲学。睢宁县志90年未修订,于是联合广西组织人力,继续修订。之后被新华部黄州直隶厅授予总判,政治声音突出,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最后被调到邵阳,62岁死在办公室。
林一生著述颇丰,有《见兴录诗》22集,《见兴录古诗》3集,《骈体文》、《文华》、《华福》、《诗话》、《关歌诗话》、《左话》、《讲学》2集。特别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赵翼评论他的诗说:“他的诗游离于各种作品之外,被各种方式笼络,条条框框,各不相同。”(赵翼《行路诗集序》)。张继平在《观行录诗序》中也高度评价了他的诗。特别是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深切关怀民间疾苦,无情揭露和鞭挞统治者的奢靡贪婪。
光绪十年(1884)七月,后人将其作品呈送国史馆保存。
林兆堂
(1786~1872),本名艾丰,史文恭淝南号,舞阳夏杰村人。父亲文泰被任命为东安县的先知。赵唐少年随父教堂读书。清嘉庆八年(1803),17岁进士,被姚文天誉为“海滨才子”。嘉庆十七年,秀才程国仁审阅卷子,认为很有前途。他被选为贡生,让他和儿子一起读书。嘉庆二十一年,清末状元兼。皇帝读了他卷的最后一批:“我这科得了个好元,笔误一字,与学问无关。”由国子监编纂。道光五年(1825)后,回到家中担心父亲去世。道光八年回京。道光十一年,在陕西、甘肃担任考官。这一次有65位候选人,包括胡、张甫(曾任两广总督)和牛,11,他们都是成功的学者。第二年,他深感感官领域肮脏,以一生侍奉母亲的名义,请假回家。
道光十三年(1833),赵唐受聘为肇庆段曦书院讲师,15年间持续弘扬文化,培养了众多人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顺德的赏颜尚书,高御骑为郎等等。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来粤禁绝鸦片,与赵唐书信往来,咨询谈论民生吏治,并赠赵唐一幅对联:“彩衣如三宫荣,彩云留在科第香。”
林兆堂为人正直,淡泊清官,热爱清廉,重视工农,怜悯贫民。道光二十二年(1842),同年翰林黄光裕入仕,召唐婉言谢绝。黄光裕的回复中有一句话,“圣家满阴,臣心如水。多高尚啊!”苏黄知道赵唐对生活漠不关心,他收到了吴川韦偃和京都赵唐的银信。他没有接受。这笔钱存了很多年,后来被翰林陈立秋送回朝廷。在村里创建一个“义务仓库”来帮助穷人。为县倡议赞助“宾兴”(奖学金基金会),撰写《吴川宾兴刍议》一文。
林昭堂59岁的母亲担心她的生活。从那以后,她一直呆在家里。她在村边的“金莲寺”旁写下“离宿”,题“四十桃花禅房”,做茅草石头,栽花种树。每当春光明媚,潮落月上,她便拄着拐杖在林中漫步,或邀友相约,携酒荷。有空就烧香静坐,看书粘书,兴趣超脱。著有《亭中诗》、《文存》和《传世笔记》。
清同治十一年(1872),林昭堂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
陈兰彬
(1816~1895)李秋出生在黄坡镇黄坡村。中国首任驻美国大使。
130年前,在白宫,一位不折不扣的广东人向时任美国总统海斯赠送了表达清朝美好祝愿的国书,即“相知受益,太平长久”。至此,中国在华盛顿特区正式设立大使馆,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
这个人就是陈兰彬,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吴川人。在现代中美关系史上,他的名字因两个“第一”而载入史册:第一个官方派留学生赴美监督,第一个中国驻美大使。特别是作为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斌的工作促进了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保护了海外华人的合法利益,为今后的对美外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美关系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今天,他的外交经验,如100多年前的“动中知要领,谈判中知要领”,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除了“中国清代第一任驻美大使”,陈兰斌“一生五帝”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多见的。生于嘉庆,长于道光,咸丰步入官场,同治被派往美国、古巴等地。光绪年间创造了辉煌的外交业绩。他是一位见证了政坛风云变幻和洋务运动成败的重要人物。
22岁时,他以优异的表现向帝都致敬。清咸丰元年(1851),顺天举人。咸丰三年,被选为国子监庶吉士,国史馆编。后来被任命为刑部主任。咸丰十年,因母亲患病,他回到家乡,在同州的高雯书院讲学。他还提议捐钱重建学院,以促进文化教育和培养人才。
清同治二年(1863),陈兰彬回京,奉命清理积案,清理了不少冤案。后来由于黄河泛滥,他奉命赈济大明府,救助大批灾民。并亲自到黄河两岸考察研究治河要点,撰写了8卷本《谈治河》,提出了根治黄河的积极主张。
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学习外国技术,清政府决定于同治十一年(1872)派遣四批***120幼童赴美留学。当年8月11日,以陈兰彬为主管,容闳为副主管,率领第一批30名学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学生。许多学生努力学习,几年后,他们完成小学和中学,进入大学。如詹天观、、唐、、梁敦等。比如詹天佑学成归来后,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美期间,陈兰彬被任命为古巴特使,调查了解古巴华侨被奴役、迫害、买卖、鞭笞、赤贫等情况,并向清政府提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次年,他与古巴殖民者的西班牙当局谈判,结果签订了《古马华工条款》,改善华工待遇,解决了华工的苦难、人身自由、合法权益等诸多问题。
光绪四年(1878),清廷任命陈兰彬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他在任期间,不断了解海外华工的情况,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多次向所在国提出交涉和抗议,确保他们的利益,深受海外侨胞的爱戴。光绪七年圣旨回国。
陈兰彬历任太常殿正卿、宗仁府丞、都察院左副、古顾问、宰相、国家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在美国、西班牙、秘鲁任过公使。
晚年回国,在加韦恩学院讲学。编有《高州府志》24卷,《武川县志》10卷,《武川海关志》1卷,《石城县志》10卷。还有诗集《毛诗札记》《造化小记》《造化诗百首》《治河管见》《盘茶诗》《重时千言》等。
陈兰彬于光绪二十年(1895)十二月十四日在家中逝世,享年79岁。
李世芬
(1887~1928)文珍镇边村涂勇村人。1925投身革命,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初,加入中国* * *生产党,当选为县支部委员,担任吴川市农会筹备委员,负责农运工作。3月1926、15日,他率领文珍数百农民举行反对“三捐”(即捐蒜、捐蒜串、捐壳灰)示威游行,积极开展反对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斗争,最终取得全部胜利。后被任命为吴川市农民自卫军队长,带领40多人的常备队和专职预备队,白天协助工人整顿走私,晚上打土匪。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15”,广州国民党右派开始屠杀* * *生产者和革命群众。不久,国民党右派也在南路开展了清党运动,南路* * *生产者党组织退到广州湾赤坎,建立了“南路革命”。李世芬当选为委员,正式被任命为吴川市农民自卫军队长。他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武装队伍,发动暴动,在山圩、斗门等地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1个多月的迂回战斗,打死了许多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之后因为敌众我寡,武装力量大相径庭,牺牲惨重。最后散了10多人。
1928 10 15,李世芬在文珍独竹村被捕,于115在黄坡英勇牺牲,享年41。1959年3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艳
(1902~1945),又名居延,唐官镇张山村人,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国初年随父回国,在村里私塾学了两三年,随即去广州湾当工人。20世纪20年代初,他加入了粤军。大革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特务、排长、营长。1931年任19th Za军军长、副师长,代理师长。在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中,张炎为了营救被红军包围的十九路军司令部和蒋第九师,率部抗击红军。结果,全师死伤三分之二。从此,吸取教训,发誓不参与反* * *内战。
1931年2月30日,淞沪抗战爆发11月28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率部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战斗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
1933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第四十九独立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建成立后,任四方面军军长。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任命他人为第七路军副军长。不久,他和妻子郑坤莲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
1936秋天回国。“七七事变”后,张炎回到广东,被任命为广东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区指挥委员会主席。1938年2月,第11区指挥委员会在鲁美成立,提出“抗战利益高于一切”、“保卫国家,有钱大力贡献”等口号,配合* * *产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8 10,他接任广东省第11区游击司令,感到力量不足。他亲自去香港联系* * *的党组织,请求帮助解决干部问题。廖承志等同志接受他的请求,由粤东南特委派一批干部到高州,帮助张炎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3月,张艳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军队中,努力治理。他依靠* * *生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培养了一批军政干部,并与* * *生产党精诚合作,使高州六大家族在新形势下团结抗日。张炎的爱国行为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嫉妒,他于1940年6月被迫辞职。
1944年桂系战役前夕,张炎被任命为国民党第四战区中将,派回广东南路视察动员民众抗日。9月回到吴川,与中南路特委合作,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因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 * *,逼得他不得不举行武装起义。1945 65438+10月14、张炎、詹世邦(原武川县县长。当时,他担任巫嵋前进的指挥官,带领700多人攻占了武川县的汤疃。立即赢得了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大力支持,* * *着解放了吴川的领土。张炎将起义部队改编为高磊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长,詹士邦任副军长,并公开宣布支持* * *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起义在广东南路引起轰动,国民党当局慌了。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吴川。1945年10月下旬,张炎率部至连(江)、华(县),与人民抗日游击队会师,共商抗日大计。在决定攻占连江汤鹏后,他转战两广,建立抗日根据地。1年2月,张炎部队在连江灯草村遭到国民党顽固派袭击,起义受挫。张炎带10多名随行人员进入广西与李和张发奎联系。3日在博白英桥尾被当地顽军抓获。3月22日,榆林专员梁朝吉执行蒋介石命令,杀死张炎。张炎英勇不屈,慷慨赴死。
李汉魂
(1895~1987)出生于长岐镇尚领村。国民党爱国将领抗日。我小时候在家学习。我在广东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学的是法学,后来换到广东陆军小学六期和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二期。1916转保定军校六期毕业1919。他早年入团,后加入中国国民党。
保定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当见习军官。因病回国后,在吴川中学任教。不久加入粤军第二师,任排长、连长、营长。
1952年,在第一次民族合作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粤军政长官组织为国民革命军。李汉魂在李任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参加了东进陈炯明、南进邓本银的战斗,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汉魂任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和盛桥、武昌首义等几次重大战役。6月11回武汉休息,李汉魂升任12师36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反对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造成分裂局面。四方面军扩大后的部队已分为两派。支持蒋介石的陈到上海找蒋介石,赞成反蒋的张发奎投靠汪精卫。为巩固武汉,扩编成立第25师,李汉魂升任少将兼该师副师长。当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宣誓效忠北伐,李汉魂首战取得河南上蔡城战役胜利。在临颍,他打败了军队,占领了许昌和开封,并抓获了军师傅。顺利回到武汉,升任25师师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和朱德举行了八一起义。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跟随张发奎到了赣州。9月,经李同意,率部返粤,奉命驻守惠州,阻止叶挺、贺龙起义部队东进。65438年2月,中国* * *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政权。张发奎立即派李汉魂等回广州镇压起义。1928年,李汉魂参加蒋介石北伐。配合山东友军歼灭张宗昌军阀残余后,集中整编,四军改为四师,张发奎任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
从65438年到0929年,他参加了蒋桂战争。在滑县、北流、衡阳几次肉搏失败后,李汉魂辞职离开四方面军,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两广合作后,1933年,陈任命李汉魂为第一团总指挥部总参谋。1934年调入独立第三师任师长兼粤北绥靖委员会委员,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后被派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指挥粤东军政。
1936年初,一名日本士兵在汕头坠楼身亡,引起日中关系轩然大波。日方派出三艘军舰进行威胁恐吓。李汉魂和他的官兵们,满腔怒火,急忙抢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种组织,准备战斗。与此同时,他和战士们穿上盔甲,亮出宝剑,守卫在南海边上的潮汕地区的国防前线。就在这时,陈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发动“六·一西南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出兵武汉,然后顺长江而下,直指南京,以取蒋介石之位。李汉魂看到外敌入侵严重,国内豆子互相炸,对团结抗日非常不利。他认为陈对的好意是私人的,而他对中央委员会的反抗是他的敌人。经再三规劝,他辞职去了香港。并发出三份电报:一份是劝陈停止战斗,团结一致,抵抗外侮;先呈交给国民党中央首长,澄清西南方面军的内幕。请统筹兼顾,团结抗战;一个是要求广东省各级将领在困难时期。电报发出后,影响很大。陈弃而去。西南事变解决后,李汉魂回到广东,复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于8月13日进攻上海。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带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抗日,全面展开。李汉魂升任64军军长,自告奋勇北上抗日。1938年春,获准启程陇海线。5月16日,日军土肥原师主力一万余人,带着七八十门大炮,进攻归德、兰峰,企图切断陇海路,阻止我军从徐州南下。李汉魂受命为薛岳第一兵团总司令,部署部分三路防御。他率领六十四军向占领罗王寨的敌人进攻,用重炮指挥敌人据点。战斗异常激烈。5月27日,罗王寨被夺回。同时,七十一军还恢复了兰峰,从而打通了陇海线,使徐州会战后的主力能够沿陇海线向西推进。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特地授予他“华申荣誉勋章”。
1938年7月22日,日军进攻武汉,李汉魂被抽调参加武汉保卫战,负责指挥南浔线战役。25日,日军再次在九江附近登陆,九江失陷,敌军沿南浔线登陆周星宇,进攻德安。李汉魂调动8个师,运用“聚势”战术,将10000余敌军碾压至张谷山纵深不足三里的狭小区域,最终将其聚拢歼灭,取得德安大捷。该部获得1的“钢铁军团”锦旗奖。
1938 10 10月21,广州沦陷。165438+10月,李汉魂任广东省政府主席,65438年2月随师返回广东。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李汉魂当选主席。
1939年2月10日,日军两个师团和1旅分三路进攻粤北。李汉魂任35军总司令,指挥2军、60军、64军和中央军临时增援,追击北江西岸之敌,取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举行了胜利庆祝大会。
1940 1、李汉魂辞去35军总司令职务,投身广东政务。在广东担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
抗战胜利后,李汉魂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员,后出访欧美。大年初一(1949),李宗仁就任总统,他作为将军被召回国内参军。3月,何秦英继孙克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他辞职,移居香港,定居美国。1982应廖承志同志邀请回国访问。1987于6月30日在美国纽约去世。他的骨灰由女儿李明带回祖国,安放在广东韶关的古刹南华寺。
李汉魂生前痴迷藏画,潜心佛学。闲暇时,他也爱用笔墨跳舞。著有《岳武穆编年史》、《梦集》、《日记》、《上下集》、《欧洲随笔》、《拉丁美洲游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