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_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生活情境,凸显数学趣味。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设具有数学思维和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受数学、理解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呈现的生活情境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才能凸显数学的味道。比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讲授“角度的测量”时,就在绪论中设计了如下情境。华老师展示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倾斜度较小,一张倾斜度较大)。当华老师问“你喜欢玩哪一个”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喜欢玩第二个。华老师又问:“你为什么喜欢第二个?”学生回答说:“第一张幻灯片太安静了,不好玩。”当华老师以更大的倾斜度展示第三张幻灯片时,有一个学生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脱口而出“我想玩第三张幻灯片”,然后改口说“第二张幻灯片”,其他同学都善意地笑了笑。华老师笑着问:“为什么有人笑?”学生说:“第三个太斜太陡了。”于是,华老师转移话题,提出了这个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滑道太斜太陡是什么问题?”同学们都回答:“跟滑道的角度有关。”

哪个学生没玩过滑梯!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从幻灯片中寻找角度,并将角度的测量与这样的生活原型相匹配,需要教师有智慧去创设合适的情境。

第二,创设活动情境,突出体验

对于那些依靠教师示范和学生想象无法清晰呈现和充分探究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中逐步积累抽象知识的直观表征。例如,在讲授“左右”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个活动:通过左手和右手的活动,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左右。先让学生举手,说说自己的左右手能做什么,让学生感知自己的左右手。然后让学生找到自己身体的左右两侧并体验。最后,通过玩小游戏,听指令,让学生熟悉左右。

第二个活动:玩学校工具,了解左右。首先,让学生把学校的工具整理好,认识左右。然后按左右顺序数一数,让学生了解同样的学习工具。如果从不同的方向数,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说说学习工具与左右的位置关系。

第三个活动: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在学生面前举起右手,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右手。通过论证,老师举起右手,转过身来确认结论。”老师和我们一起举起了左手。为什么他们都举起左手,但是看起来不一样?”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因为方向相反,所以左(右)手会刚好相反。

三,创设提问情境,突出探究

引导提问是激发学生主体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前提。学生的问题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在这个生长点巧妙地呈现一些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有趣材料,尽量引起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怀疑,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如特级教师铎教授“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学生数格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后,钱问:“有三个图形,第一个有9个格子,第二个有6个格子,第三个有15个格子。哪个面积更大?”学生们脱口而出:“第三个图形最大,因为它的网格最多。”停顿了一下,几个同学发现被骗,赶紧改口说“不一定”。钱老师问:“刚才的猜测哪里出了问题?”学生回答:“如果15的网格小,6的网格大,可能还是6的大小。”钱老师继续想:“那你说我们怎么比较三个数字的大小呢?”由此得出结论,对比图的大小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面积单位。

在“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中,统一面积单位的产生源于钱先生对提问情境的巧妙创设。(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编辑邓盛远

邮箱:jxjydy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