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环境地质条件
衢州市衢江区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西部,东经118 45 ' 28 " ~ 119 06 ' 39 ",北纬28 31' 00 "~ 29 20' 07 "。东与龙游县相连,南与丽水市遂昌县相连,西与衢州市柯城区、江山市相连,北与杭州市淳安县、建德市相连。交通十分便利,是浙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23省道穿境而过;乡道交错成网;民航和水运也比较发达(图7-1)。
图7-1曲江区交通区位示意图
曲江区政府设在沈家,辖12镇,14乡,505个行政村。全区人口约40万人,人口密度227人/平方公里。经过“八五”的快速发展,曲江区在“九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8亿元,工业增加值9.8亿元。畜牧业和种植业的产值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衢州的尤鲁茶、三元竹、红竹笋、“一品红”椪柑等农产品闻名省内外。
二、曲江区环境地质条件
(1)地形
该地区是浙江省西部山区和金衢盆地的一部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以中间的曲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阶梯状上升。全区地貌可分为中山、低山、高丘、低丘、河谷平原五种类型(图7-2,见彩页)。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平原和丘陵。总的地形特征是南高北低,中间低,西高东低。中部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由西向东逐渐变宽。北部是千里岗山脉,南部是仙霞岭山脉。境内有曲江、江山港、长山港等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支流上游。
中山(> 1000m)分布在北部的西部和南部的东部,山脉连绵,山谷幽深。河谷多呈V形,地形坡度30° ~ 50°,面积67.01km2,占3.8%。北部海拔1000m的山峰43座,最高峰为惠平乡与淳安县交界处的黄茅箭峰,海拔1388.4m;南部有54座山峰,海拔1000米,最高峰是长竹乡和坑口乡交界处的水门尖,海拔1451.8米..
区内南部和北部大面积出露低山(500 ~ 1000 m),地形坡度25 ~ 40°,面积443.54km2,占25.2%。高丘(250 ~ 500米)主要分布在黄坛口水库西侧,地形坡度15 ~ 30,面积423.42km2,占24.1%。低山(
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开阔,海拔约54 ~ 120 m,地形自南向北两侧向曲江略倾斜,自西向东从曲江上游向下游略倾斜,呈平缓宽阔的阶地。面积355.90km2,占20.2%。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和水动力特征,本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
1.松散岩石中的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曲江及其支流两岸和中部平原,水位随季节略有波动。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以蒸发和渗流的形式排泄(表7-1)。
2.红层中的孔隙裂隙水
红层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白垩系红色沉积碎屑岩的层理和节理裂隙中,其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单井涌水量一般为10 ~ 100t/d,水量差,水质好。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岩石孔隙潜水补给,以渗流(泉)和深井开采形式排泄。
表7-1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
3.碳酸盐裂隙岩溶洞穴水(岩溶水)
含水层岩性为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极不均匀。根据以往资料,一般泉水流量为1.0 ~ 1.0 L/s,单井涌水量为100 ~ 2500t/d;岩性为灰岩夹碎屑岩时,一般泉流量为0.1 ~ 1.0L/s,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
4.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岩性为块状岩石时,如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等,岩石为块状构造,裂隙不发育,泉流为
(3)地层岩性
该地区地层发育良好,分布于元古代至新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种类繁多。
1.地层
从旧到新,描述如下:
(1)前震旦系
是本区的基底地层,出露于钱缪乡-杨梅湾、太镇乡、郫西-双桥乡、杜泽镇和王泉坳南-大洲镇南。下部为一套以砂质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主的浅海碎屑岩组合,上部为一套陆相喷发安山岩-流纹岩建造。
(2)震旦系
分布于夏川镇李寨-杜泽-周嘉镇板桥和方上镇白坑。下部为一套似复理石建造的水力砾石砂质泥岩;上部为一套含砂砾岩的碳酸镁地层。
(3)寒武纪
主要分布在夏川镇考坑-杜泽-板桥一线和方上镇白坑一带。底部由含磷的碳质硅质岩构成,产生石煤。中上部为碳酸盐岩,发育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
(4)奥陶纪
分布于夏川板桥-周嘉乡和太镇花坑。它是一套海相盆地-陆棚相碎屑沉积岩,其间夹有碳酸盐岩。主要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也发育瘤状灰岩和薄层灰岩。
(5)志留系
广泛分布于甄珍乡北部以上,是一种浅海盆地-河流碎屑沉积岩。下部为浅海-海岸-海滩相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上部为三角洲-河流相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应时砂岩和应时砂岩。
(6)泥盆系
分布在北方,缺少中下系列。下部为一套滨海应时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石英砂砾岩和含砾粗粒应时砂岩;上部为滨海沼泽-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砂岩或砂砾岩夹层。
(7)石炭纪
主要分布在北部-惠平-太镇地区的上部,在达州-王泉南部有零星分布。下部为滨海沼泽相碎屑沉积岩,韵律层为应时砾岩、砂质泥岩、碳质泥岩,底部为含煤建造。上部为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局部为海岸滩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沉积。岩性为厚-块状灰岩,局部夹砂岩、硅质岩或泥岩薄层及应时砂岩。
(8)二叠纪
零星分布于上游、逆流和大陆-王泉地区,发育尚全。下部为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状含燧石瘤状灰岩;中部以三角洲碎屑沉积为主,岩性为泥岩、硅质泥岩夹薄砂岩,含黄铁矿、磷硅质结核及石煤层;上部为滨海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由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应时砂岩互层及煤层组成。
(9)三叠纪
薄仅分布于南部大陆——石狮以南,缺少中统。下部为浅海碎屑岩,岩性为粉砂岩、泥岩、薄层灰岩;上部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砾岩、砂岩、泥岩夹炭质泥岩、煤层。
(10)侏罗纪
侏罗系在本区缺少下统,中统仅出露马健组,而上统广泛分布于本区南北。马健组中部零星分布于南部坑口和巨村交界处。它是一个湖泊碎屑岩夹煤层的裂谷盆地,岩性为砾岩、砾石砂岩夹砂岩、泥岩、粉砂岩夹碳质页岩和煤层。
上侏罗统以发育陆相喷发钙碱性火山岩为特征。在该区北部称为黄尖组,沿基底褶皱轴分布在火山构造盆地中。下部为红色碎屑岩夹火山岩,其中下部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火山岩,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流纹斑岩。上部为一套以酸性为主的火山岩,岩性主要为流纹斑岩、玻璃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在该地区的南部,它被称为磨石山群。自下而上主要岩性为大双组酸性火山碎屑岩(J3d)、高屋组酸性微晶熔结凝灰岩(J3g)、火山岩夹层状良好的西山头组沉积岩(J3x)、九里坪组凝灰岩夹酸性熔岩(J3j)、酸性火山碎屑岩。
(11)白垩纪
分布于金衢盆地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本区白垩系为断陷盆地类型,以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其间夹有火山岩。曲江地区仅划分为上白垩统金华组和渠县组。金华组下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上部为棕红色厚-块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主要夹白色砂岩、砂砾岩。渠县组下部以棕红色粉砂岩夹砾岩为主,上部以砾岩夹粉砂岩为主。
曲江地区(白垩纪-前震旦纪)地层见表7-2。
表7-2曲江地区地层(白垩纪-前震旦纪)
继续的
继续的
继续的
(12)第四纪
按成因和分布可分为全新统、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残积层岩性为浅黄色粉质粘土和碎石土,结构松散,分布于基岩面、坡脚和山间凹地,层厚0.5~2.5m,局部10.0m,其它第四系地层见表7-3。
表7-3曲江区第四纪地层
2.侵入岩和次火山岩
曲江地区的侵入岩主要是燕山期岩浆岩。北部侵入上侏罗统老村组、黄建组火山沉积岩系为基岩,较大岩体为九华山斑岩花岗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南部岩基侵入上侏罗统大双组和高屋组火山沉积岩系,较大岩体为洋口应时正长岩和巨村应时正长岩,为燕山早期产物。
次火山岩以岩枝形式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燕山晚期浅部侵入岩中,如莲花镇北部的大成山流纹斑岩、大洲镇的流纹斑岩、岭头乡的流纹斑岩(岩管)。此外,偶见侵入上白垩统金花组的喜马拉雅期浅部岩石,如吴石山莲花镇西缘的林堡岩。
(4)地质构造
1.地质结构
该区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扬子准地台,南部为华南褶皱系。
(1)折叠结构
北部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南边缘。二级构造单元为浙西皖南褶皱带,三级构造单元为常山-钱缪复背斜。基底褶皱由前震旦系组成,分布于杜泽-双桥铜山源库区,呈北东走向。在此基础上,盖层褶皱变形十分发育,表现为一系列背斜、向斜构造和向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地层反转。
南部属华南褶皱系东北缘,为溪口至陈蔡龙西段的一部分,次级构造为华夏褶皱带。基底褶皱也由前震旦系组成,分布在大陆南部——王泉,走向东北,是一个宽阔平缓的褶皱。盖层为晚侏罗世岩系,主要特征为北北东向的宽缓向斜构造。
(2)盆地结构
衢江中部的金衢盆地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发育于燕山晚期。其发展基本上继承了NE向构造线,是一个受断裂带控制的地堑式构造盆地。盆地基底为加里东构造层,盖层为河湖相地层,有白垩纪厚层沉积岩和火山岩。
(3)火山构造
根据区域构造控制特征、次生火山构造布局和火山岩系组合,曲江区中生代火山喷发区主要分布有V级火山构造,北部有九华山火山背斜,南部有上轮岗地区喷发裂缝,曲龙顶推测喷发中心和宝珠龙(岭头)推测火山通道。
(4)断裂构造
本区从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地壳运动经历了不同规模的断裂活动,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该区域北部以NE向断层为主,平行于褶皱轴,其次是NW向断层。区域南部以NNE向为主,中部(盆地)以东西向断裂为主。根据分布方向,主要断层描述如下:
① NE向断层江山-绍兴深大断层:是区内最大的断层,深达Si-Mg层。经达州-王泉,在曲江区境内长约18km。这条断层是一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层面一般倾向西北,倾角45° ~ 80°。断裂带内岩层呈断续条带状分布,岩石破碎,侵入岩在断裂带内呈东北串珠状分布。该断裂起源于元古代,地质历史悠久,是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是一条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断裂构造。
常山-朱莉断裂:向西延伸出省界,经兰溪诸葛向东北延伸。境内经周嘉镇至莲花镇,长约10km。断层也是由不同规模的断层组成的断裂带,倾向东南,一般倾向东北。它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控制着白垩纪构造盆地的北界。
此外,中国较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还有阎村-华埠断裂和毛良-武-仙洞断裂。
②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早期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多被其切割和错动。在这组断层的南部有达州-巨村断层群和白石-白坞口断层。北部有一条李岩-夏征断层,其性质是挤压性的。区内出露长度约30km,走向约30°,倾向东南,倾角80°,断层宽度2 ~ 10m。
(3)近南北向断层的形成时间晚于北东向断层,且数量少。洋口断裂仅见于南部,出露长度约10km,走向约355 ~ 5。
④北西向断裂早于北东向断裂,晚于北东向断裂形成,主要为上坊镇洋葱口断裂,出露长度约7.5km,走向约365,438+00。
⑤近东西向断裂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在金衢盆地白垩系地层中广泛分布,呈规则平行分布,主要为石梁-郧西断裂,性质为压扭性,出露长度约9km,走向约85° ~ 95°,倾向南。
2.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处,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的区域,属于基本稳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