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综合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史上取得了突破,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教材中综合学习单元的设置是对语文教材学习的改进和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的使用和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和活力,正如课程专家鲁达先生所预言的:在我国未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整合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是前所未有的。的确,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难点,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切实解决。第一,语文综合学习强调整合,避免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的知性主义。要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语文课程观,防止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倾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和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来看,语文学习强调书本尤其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脱离了人的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整体需要,旨在通过语文学习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主要区别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拘泥于语文这门学科,而是关注和涉及科学、人文与自然、社会、生活、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等领域;在方法和途径上,不再仅仅是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实现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和手段;既运用传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又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社会实践、生活体验中培养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果用这种观点来审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综合学习的发展基本上没有摆脱以往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学习仍然局限于某一项技能的锻炼,只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下功夫。比如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就针对口语作文训练,这是我的综合学习单元。如果是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还不错,但作为语文综合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单一且狭窄。其实,把这个主题作为七年级(高一)的第一次综合学习,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用意。除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课文学习——本单元以生活、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在丰富人生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生命成长,珍惜生命,发现和感悟生命。(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 * *。(3)在各种情况下,学会调整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谈举止,学会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发展自己,适当推荐自己。2.把语文综合学习作为情境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只为写作搜集资料,积累素材。比如,有的老师在组织实施综合学习单元《我爱我家》时,把课文中设置的一张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宝贝、妈妈唠叨的三种情况作为作文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完全变成了一堂活跃的作文课。在这一理念下开展活动,学生必然要为作文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收集和选择素材,为作文创作故事。其实这里的三个活动(可以选一个)虽然都需要写作,但写作不是唯一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写作只是呈现活动结果的一种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作文来实现作文自成一体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设立这个单元还有几个期望:(1)培养学生探索、追求、调查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意识;(2)在对家庭中平时不太注意的普通小事的调查和了解中,体会生活的内幕和隐藏的亲情;⑶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爱,理解爱,体验爱,成长爱。3.在开展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担心非语文内容会涉及太多,担心语文综合学习不像语文课。比如有的老师有时候会想:这像不像是他们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和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汉语如何体现?这种担心本质上是传统语文观念的表现,或者说是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分科过细的教学观念的反映。在一些综合课程中,学科的边界已经趋于淡化,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多。不再有谁像谁不像的问题。语文学科因其综合性和工具性,目前仍分门别类设置,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不能融合。相反,汉语作为母语,可以到达所有学科,综合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和多学科结合的努力。语文是学习各科的基础,学好其他科也可以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总之,随着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整体的提高,语文能力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在课外、校外发掘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不要以书本为中心,而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前提。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兴趣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学习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以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为主,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体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语文综合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基于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而是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完全可以改造、适应、拓展和完善教材的设计。教科书中综合学习的设计只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选择性的例子。然而,就目前的综合学习实验而言,仍然缺乏对现代语文教育资源的认识和对语文专业课程尤其是新教材的看法。具体表现为:1。过于依赖课本,而课本的使用主要定位于阅读教学。我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我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学习是面向生活的。注重实践的引导性、示范性和选择性;对语文综合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没有搞清楚。有些老师把语文综合学习单元当成课文中的选文,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教,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学习的本质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以课堂为中心的教材中心的突破,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必须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教材中综合学习的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情境、途径和广阔的世界,决不能不顾当地的学习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其实,语文综合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和具体实施,自始至终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承担和完成。只是因为语文综合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形式首次进入语文课程必修课,新教材才设置了一些适合语文综合学习的主题和情境,并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在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和重要的,但他们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组织和管理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指导和辅导。2.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有些学校地处偏远山村或环境相对经济文化落后。相对而言,在这些地方开展全面的汉语学习难度更大。但是,这些地方并不是没有学习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就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而言,农村孩子不会弱于城市孩子;在对自然的理解上,会比城市里的孩子丰富深刻得多,等等。事实上,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汉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生活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以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和实践,把社会生活和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改变语文课程的砚台,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光,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尤其要调动学生关注和重视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课程。第三,语文综合学习的教育目标是生成性的、多层次的,不要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在活动过程中,目标是不断生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是整体的、多元的,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教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过程就是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从整体上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然而,在当前的语文综合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筹兼顾的现象,表现在:只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没有充分挖掘过程中的教育价值,缺乏及时的评价、鼓励和监督。开展活动直奔目标,既忽略了语文综合学习过程中目标的不确定性,也忽略了拓展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比如感受一下语文综合学习单元的性质,其中一个我有一个?朋友?主题活动。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绝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个写作主题,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要像文中要求的那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风景像人一样活起来,与它进行心灵对话,努力与几个自然人交朋友。朋友?。因此,在指导这一活动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在参与对话和交友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安排和引导学生用心亲近自然,并在与自然交融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和幻想,包括动物和植物,交朋友和谈心。学生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说话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但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老师的责任是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启发和激励,而不仅仅是在活动结束后找出优缺点。再比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学习活动,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探索月球的诸多奥秘,也不是为了让学生解开月球的奥秘。相反,学生可以在月球文化的浪潮中接受一次冲浪,以培养他们探索自然奥秘和基本科学方法的兴趣。他们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古典人文明月中,在幻想与现实的迷宫中畅想与徜徉。当然涉及到审美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目前还无法构建像知识和能力这样系统的培养方法和测试方法。学生人格品质的生成过程实质上是在特定情境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面对新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了,激荡了心灵,真实地体验和整合了感情,我们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人格品质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要关注的是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不仅仅是可以通过结果呈现和检验的知识和技能。正是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和目标的不断生成,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抓住教育的机遇,利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着眼于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而不是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生活化学习和生活化学习的形成,可以直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个领域及其情感世界的敏感,为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我爱家里综合学习单元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个宝贝,两个主题活动,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可能触动和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取向不同,所以教育的价值和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另一方面,语文综合学习纳入学生家庭生活和其他学习资源,也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和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语文综合学习更为突出,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也是必须重视的。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充满爱心和同理心,关心和保护那些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处于文化弱势地位的弱势群体,让他们享受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