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的五点思考
心理健康体验1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四岁的宝宝已经能猜出别人的心思了。他懂得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孩子找不到,他也会提供错误的线索误导孩子。孩子会从她的表情和语气判断出妈妈生气了。所以,我不敢胡来,妈妈高兴了,就会趁机提个要求;父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和养成良好习惯...这些都是建立在观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预测他人的感受、想法和行动。这是心理学家试图解释的问题的一部分。
心理学不是为了人类研究别人怎么回事而设立的。就是让人类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人生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文化创造,关键在人本身。社会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向往和需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社会整体目标的规范下引导人们的愿望和欲望,这就需要理解人,理解人,理解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人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这也是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
只要有人,就有心理。就像人与人形影不离的朋友一样,心理既是生活的调味品,也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于每一个开放教育学生来说,在职学习都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当开放教育学生在学校或工作中以极大的热情追求自己的理想梦想时,他们会发现人生的航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时,以积极的心态,精心的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就会成就新的美好生活。在现代社会,职业不再是个人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简单手段,而是个人寻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工的日益精细,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不再向往稳定而没有创造性的职业,不再固执于专一的工作方式。岗位和职业的变化,既是人们实现工作理想的全过程,也是人们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潜能,最终找到合适的发展岗位的过程。在职场中,想要取得更多的成功,虽然会受到态度和细节的影响,但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对未来的规划,没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角色认同,抱怨别人,是无法实现职业发展的。
因此,开放教育的学生应该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进,成为健康的、有自知之明的、快乐的人!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团乱麻,忽视了就会迷茫。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心理疾病、亚健康正成为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如何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更多现代人前所未有的迫切心理需求。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除了减少人的消极情绪外,还应该增加人的积极情绪;除了帮助病人过上正常的生活,我们也应该帮助正常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理论形象地诠释了心理与生活的关系,探讨了个体心理正能量对其积极生活的重要作用。
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紧张的学习、繁忙的工作、沉重的生活负担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拿到开启人生的金钥匙,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它不在乎起点和终点,只在乎沿途的风景...
要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处理好人际关系,让沟通更加和谐;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更清晰;我们要处理好爱情、婚姻、家庭,让爱情充实而温暖。实现健康休闲,让生活更精彩;我们要灵活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让生活更加精彩!
犯错是人之常情。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很多缺点和不足。以后我会努力改掉这些坏习惯,提高自己!我相信我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心理健康体验2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个为期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让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理性的认识,还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的零距离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成功、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
什么是教育?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成长”,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天性和先天能力健康成长。教育的本质,我认为是提醒所有的教育者,教育要珍惜孩子生命的诉求,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即帮助所有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从而促进他们的成功、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单纯的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和技术,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沟通,解开学生纠结的心结,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
第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的观点:只有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每个人都规划着孩子前进的方向、步伐甚至速度。然而,孩子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为孩子制定的计划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吗?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我们忽视,甚至被扔到一边。于是,抑郁、焦虑、脆弱、自卑、孤独、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大人的主观臆断和行为干预下进入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诉求。我们要明白,青春期是儿童生理各方面快速发展的时期,矛盾和动荡是其基本的心理特征。青少年认知强,自我意识发展快,情绪丰富不稳定,很多成年人的需求已经开始出现,同时心理上的抵触也开始出现。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相应的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各自的特点,但一定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更加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点,这可能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认为心理教育是一项“心”的事业。没有愚人移山的耐心、信心和毅力,心理教育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流于表面,力不从心,最终会后悔莫及。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如果方法不当,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可能抵消其他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今后的教育工作。比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咨询老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是父母要求过高导致的吗?还是学生身体状况造成的?还是学生自我形象有缺陷?教师必须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要能听,能接受,能有效引导,让人感觉舒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主动关心的原则,真诚,设身处地,有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仍有许多“禁忌”:简单判断、主观判断、过于理性、出言不逊...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很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有专业资质的人来实施。但是,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两个心理健康老师的事,应该是所有老师的关注和参与。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够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咨询老师做好工作,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港湾,家人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与儿童之间的生活交往极大地影响着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在心理教育方面与学生家长结成“战略联盟”。在南京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概念。如果老师真的能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误解,改变他们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无疑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最有益最有效的。
第五,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只着眼于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拿起自己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著作,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学生心理咨询的实用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要永远记住,当孩子坐在你的心理咨询室里,你有义务去分析、诊断、引导他的心理问题。你面对的是一颗迫切需要你帮助的心。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幸福和成功的重托。这个重担,不允许你在工作中有一点马虎和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离不开教育者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人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流,教学效果往往是明显的,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素质的发展。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老师疑神疑鬼,喜怒无常,对学生奖惩过度,学生怎么可能心理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树立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职业观,拥有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掌握压力的调节,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理解和辅导。
心理健康体验3
学了心理健康教育,收获很大。在学习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后,很多之前的问题都解决了,真正体会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宣言近年来一再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良好的状态。”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这次学习,我真的觉得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该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被我们大家所忽视。老师经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谁来解决老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任务,以及自身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他们整天与他们的上级和他们的客户打交道。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是为某一方面的物品或人或某一段时间服务的,而教师是为人——成长的人服务的,肩负着引导他们成长的重任。不做这份工作的人,八小时后是无法理解自己在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什么的。当老师简直就是一份比较累的工作。。
然而,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却使教师失衡。在外地的公交车上看到一句话:公民要尊师重教。朋友们看到后都说,你们老师更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的,就是社会提倡的。”因为教师收入低,一些家长只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责怪老师,所以老师得不到社会真正的关注,压力太大。由于他们所谓的“面子”,当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治疗,甚至在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了心理障碍和疾病,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垮下来是常事,所以现在舆论已经开始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那么,教师如何避免或切断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首先,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个人认为,运动是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后,不仅疲惫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有资料指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使人放松、愉快。
第二,要有知心朋友。经常和他们聊天,好的坏的;骄傲,沮丧:大,小...和大家说说话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第三,好好利用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很少的老师来说,可以选择去附近地区看看,去市区看看,或者去家乡的知名景点看看。当然可以。老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心情,调节心情的最好时机。
第四,照顾家庭。当一切都不顺心的时候,家是你永久的庇护所。永远不要试图只关心每个人,不管小家。最后,你可能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收获是巨大的,体验可能是肤浅的。有些建议仅供同仁参考。当然,记住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关注自己的心理,正视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态度好!
心理健康体验4
这次参加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想谈谈我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经验。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功能往往受到阻碍,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症状。比如荷兰画家梵高,生前在画坛是个无名小卒。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孤独之中。他是一个狂躁的病人。他曾经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心爱的女人,最后他忍受不了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马雅可夫斯基,苏联著名诗人,性格歇斯底里,情绪多变,易激动,多愁善感,幻想,缺乏理智和自制力。因为爱人着急上班,不听他的意愿留下来和他说话,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他也因为无法忍受的疾病和心理压力而开枪自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充分说明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没有绝对的差距。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竞争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行为,更不能熟练处理学生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师生关系,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本身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靠自己来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个好的老师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下,这样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才能谋求新的发展,真正有心理安全感。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视野,也可以让他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少经历焦虑和挫折,对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很辛苦,需要休息和放松。做一个“无所不能”的教育者,真的很累人。所以,老师们可以尝试在假期里养精蓄锐,比如:学会做一个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学会做美食家,做厨师。新的工作经历不仅能让老师放松,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
心理健康体验5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但心理健康往往被我们忽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优秀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必将对21世纪的人才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秀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有稳定感,并能适应社会中任何形式的外部环境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当他们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时,他们的心理不会失衡,可以用适当的行为来克服。这种稳定和适应的状态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功的基础,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因此,青少年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增强独立性,积极适应学校生活,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章:
★五篇心理健康体验精选文章
★ 5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体会
★关于心理健康的5篇文章。
★2020年学习心理健康5篇
★参加心理健康培训五例。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点个人见解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五篇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5篇文章最新精选。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五篇
★心理健康自我评价五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