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教育国家平台和科学教育国家平台不承认学分有什么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原“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基础上,对“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了改版升级,于3月1上线试运行,昨日正式上线。平台试运行以来,资源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运行安全稳定,有效支持了“双减”工作和“疫情期间停课”工作,社会反响良好。
一、平台资源建设
平台资源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尽力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改进教学、农村提升素质、家校协同教育,服务于“双减”、“停课不停学”。
首先,资源总量大大增加。平台在原有主题教育、课程教学两个资源板块的基础上,新增课后服务、教师培训、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四个板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新增资源1.73万,增长1.6倍。其中,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19版,452本教材19508课时。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文化云、人民日报青年网、数字敦煌、北京大学考古与美术馆、清华大学科技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也有链接。
第二,资源功能重在全面育人。平台资源广泛,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栏目。努力支持“双减”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设立了作业、课后服务、科目训练等专门板块,“双减”经验和防疫知识、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心理援助热线也已开通;要努力实现课内外育人的全过程。不仅有涵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全部课程学习资源,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研究实践、影视教育、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资源。
第三,资源质量体现质量。平台资源坚持“国家工程,质量第一”的宗旨,坚持系统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标准,加强审核,有效管控政治,坚持科学,注重规范。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依靠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学校水平高的学校、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生产水平高的团队开发建设。每节课都经历了教学设计、备课调研、课件创作、反复打磨。其他资源坚持广选,优中选优,要联动,保证资源的优质化、专业化、系统化。
第四,整合资源来源。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单位、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校的大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Xi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67家出版社提供了2004本电子教科书。
二、平台的运行和应用
平台试运行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应用部署,各地学校高度重视,资源得到广泛使用,普遍反映平台使用方便、响应速度快、丝滑不卡。
第一,日均浏览量在上升。3月1至3月25日,总浏览量达7.2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888万,同比增长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平台用户不仅覆盖全国各省区市,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使用过平台资源。
二是及时有效应对疫情。14年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发生。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已经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保证“停课”。平台日均浏览量从3月前两周的约1291000增长到后两周的超过4619000,增长了2.6倍,其中包括疫情较为严重的辽宁、吉林和福建。
三是服务“双减”效果明显。去年7月中央“双降”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和访客量呈现高激增趋势。到今年2月底,原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到21.04万,比“双降”文件发布前增长了1.7倍。今年3月1平台试运行后,日均浏览量进一步增长,比“双减”前增长了24倍。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师培训等资源得到了师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特别是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去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力学校“双减”工作。
四是支持* * *享受优质资源。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送到了广大农村,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许多农村偏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设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自3月1以来,广西浏览量突破5000万,陕西、甘肃突破21万,内蒙古、云南突破10万。这些省份的日均浏览量是3月1改版前的3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是继续丰富平台资源,完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聚集各类优质资源;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逐步实现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数据收集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三是大力推广平台应用,加强应用部署和培训,完善应用激励机制,做好应用试点,推广一批典型经验,促进资源正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