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终结报告

一.专题概述

2008年9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级课题组申请了“低年级学生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并于2008年10月获得区级批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摘要: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发展性等方面反思现状,根据调查到的弊端分析相应的对策,研究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从2000年10月到2000年7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减少学习中过度的、不恰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创造一定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在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工作方法。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他们喜欢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对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和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教学策略的实际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论推广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第二,提出的问题

(一)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好的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收获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二)题目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推动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作业设计的研究。但纵观作业设计的现状,传统作业设计的缺陷依然明显。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内外作业的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常见弊端。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极为不利,如果不改,必然会导致机械复读的误区。学生整天被困在“题海”中,苦不堪言,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抑制。因此,本课题在充分调研当前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背景二:教师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感到困惑。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快下课了,老师们随着学生的喊叫声慌慌张张地走进教室布置作业,老师们的声音往往淹没在上课的铃声和学生的吵闹声中;课后让小老师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抄作业,黑板上写满了。同学们下课都急着抄,中午也抄,互相抄...

为了系统地了解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了解情况,我们课题组拟定了以下问题,并对结果进行了汇总,反馈如下: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弊端。致力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老师回应:1。新课程下批改作业,增加了他们批改的难度:这种作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编发能力、把握新视角都有很大的挑战。

2.有些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不顾学生的水平,实施只有部分尖子生才能掌握的作业,却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故意抬高作业难度。3.批改作业要花很多时间,妨碍了老师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背景三:学生优化作业设计的愿望。

我们课题组拟定了初中生作业问卷(详见附页),对全校11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做作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作业形式单一成为压制学生成长的工具。他们渴望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渴望在作业中放飞理想。此外,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意识,教师对作业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得作业的有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总之,在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仍存在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本课题在分析这些低效操作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从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角度出发,探索可以推广的对策。

(3)文献综述:

“任务型学习”认为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的设计和指导应着眼于学生具体的、个体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的需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是最好的”。标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了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有效”不等于“理想”,它指的是一定条件下的最佳。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阶段进行研究。

调查归因并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工作形式体现多样性。

作业内容有趣。

作业评价的人性化构建

工作方法力求兼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相当复杂和客观的,不同学生感受作业工作量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业布置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同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不同的基础和潜力,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学习任务。在考虑适当作业量的同时,注意作业的设计。

此外,在国内外教学论的研究中,作业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如苏联早期教学专家凯洛夫和斯米尔诺夫,都把作业视为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东西,把作业研究作为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珀在80年代后期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家庭作业的功能和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业显在其著作《新版教学论》中将教材分为三个系统:学科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

我们课题组成员吸收了任务型学习理论的精华,并将其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改革相结合,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理论和基础。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针对作业设计的现状,考察各种弊端,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反思相应的对策研究,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研究基础

我们课题组的区级课题“小学生活化识字教学研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在课题的最后,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促进其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学习创造性学习。这是“生活化识字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作业设计的目的,也是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因为优化作业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创造性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新课程的颁布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契机。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低年级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研究构想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从作业有效性的角度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

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设计富有创意的生活化作业等等。

2.探索保持学生对家庭作业兴趣的方法。当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被激起时,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得关于他们作业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点,科学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

(2)研究对象

在“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以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辅以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以海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为基础,分布到各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

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个案追踪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课外作业设计上。根据控制班两位教师为同一篇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的比较,结合课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了确保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化,家庭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建立了好、中、差学生的几个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跟踪,观察本研究的效果。

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在这一阶段,教师会以论文、总结报告的形式对这一研究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作业实践和竞赛活动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