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之我见?

(一)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数学实践是教师生活经验和学生知识背景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他们年龄段感兴趣的,是可以做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制定解题策略,体验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绪,为以后更有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为学生提供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以不同方式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探究学习场所。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向父母、爷爷奶奶请教,寻找课外书,让学生跳出过去“老师怎么说”的怪圈,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学生* * *提出了100多个不同的问题,一年4班学生黄悦提出了8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我家的数字”活动,学生对书中介绍的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一次次的测量,由抽象变为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年级,“寻找家的周长”;四年级《生日聚会计划》;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的“走出教室,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进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走向“创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活动中,及时沟通,互相启发,逐步提高。

数学实践是一个综合的活动过程。没有一个小活动可以一下子完成。要经过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和评价的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和创造,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习了对圆的理解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正确地画圆,并进一步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术语,鼓励学生以圆为主流画平面图。学生交作业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丰富多彩。但概念比较简单,主题不明确,只是大大小小的圈子组合,寓意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并不急于评论,而是适时组织学生分组、分组、分组交流创作思路、创作过程和创作经验。从而感受别人的不同思维。互相启发,逐步完善作品。最终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体验失败,尝试方法,体验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反复的实践活动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和发展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

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和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理解和关注,并尝试去分析和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很幼稚,毫无意义,有些问题是他们解决不了的。但我们更清楚,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真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心灵、情感、思维、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己、关爱生命、发展自己,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数学在当前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图表的整理与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调查访问、分组阅读书报杂志、课外书等方式获取信息,熟练制作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习题,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总是伴随着活动。

所以他们敏锐的新闻嗅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现代儿童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另外,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阔知识的视野,了解多彩的世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师生互动,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居高临下的尊严受到冲击。毕竟综合实践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还有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复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老师也是学生。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意味着教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平等。使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学生对城市中心路周边行车情况的统计和中国搜索飞行员王伟派出的船只和飞机数量的统计,显示了现代儿童对社会的关注。他们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和除运算,而是关心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展示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做好。教师要思想开放,不先入为主,不偏不倚,设身处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坚持千篇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学习身边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实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二年级学习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单位后,通过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三年级的《寻找家的周长》和五年级的《我的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学生觉得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意愿,学习的乐趣,学习的能力。

第三,知识的综合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关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放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是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经历观察、运算、实验、考察、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互联互通,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科实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知识应用中灵活应用的意识;让学生不仅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既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