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创新教学
第一,课型的创新
一般情况下,每节课,教师都会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为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相对固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也是一种基本的课型。因此,创新课程类型就是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悟自读,并“体悟”文本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夜莺之歌》时,我会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有同学分析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有同学分析了游击队和小夜莺之间的默契,明白了侧写的重要性。其他同学分析了小夜莺高超的发声技巧。无论是像夜莺一样歌唱,还是像布谷鸟一样歌唱,都和真正的鸟一样。经过讨论,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细节问题也被学生挖掘出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促进创新行为的实施。
第二,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为基础的。这种僵化的组织形式很容易抑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需要自己阅读和感受文章,也需要与其他学生讨论和互相帮助。讨论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经常用两种方式讨论,一种是同桌讨论,一种是四人小组讨论。为了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讨论方式,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在学习《地球只有一个》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我以“火星也有像地球一样的水和生命”这句话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移民火星能实现吗?”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辩论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学生们通过在网络或图书馆中搜索到的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进入了小学课堂,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功能,能给学生带来立体刺激,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比如在教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精神》单元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水稻收割和炸药爆炸的场景。当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学生们非常震撼,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和使用科学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强烈需求。回到课文学习,学生在回答问题和交流互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第四,创新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能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能感知最快的因素。教学语言创新是教学创新中最直接、最外在的因素。每个老师的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风格。程式化语言的形成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化,其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当教师在创新中达到成就的自由阶段,它才会逐渐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比如学习元音ei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混淆ei和ie,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大E要带着小I爬山,爬了一会儿,小I就爬不动了。这时,大E说:小我,我拉着你爬。于是,大E在前面拉起了小I。大e带着小I,爬着喊ei,ei,ei。新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对拼音学习有一个生动的认识,他们也对这种练习形式非常感兴趣,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语言不仅仅是老师说的,还包括老师的肢体语言,也就是老师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艺术创新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形式多样、个性鲜明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强化审美感受。
第五,创新板书。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对于整个课堂来说,板书的作用是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这节课的主要脉络。为了使板书新颖独特,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发现其潜在的思想,以直观的形式展示文本的内部结构。同时,板书要生动形象,有条件的话还应配以一些简笔画或几何图形来浓缩课文的精华,从细微处发掘课文,以创新的形式将所学内容定格。比如在学习《龙的传人》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先用简笔画了一个简单的龙的形象在黑板上,然后结合文中对龙的描述,“角如鹿,头如牛,口如驴,眼如虾,耳如象,鳞如鱼,髯如人, 肚子像蛇,脚像凤凰”,一边说一边画,还不时咨询学生:“你看老师画的。 我画完之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记住龙的所有这些特征。下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了一些和龙有关的成语。在板书创新中,教师只有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和完成中,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总之,教师要创新板书形式,力求清新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体现,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没有创新的后顾之忧,爱上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