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到目前为止,数学素养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数学教育的影响,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来说,“数学素养”就是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全部排出或遗忘后剩下的东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五种数学意识,即数感、符号感、空间感、统计感和数学应用感,四种数学能力,即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粗浅认识:

1.从数学角度理解世界。

第二,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第三,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首先看第一个方面: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什么是“数学意识”?比如学生能算出“48÷4”,说明学生具备了除法的知识和技能。同学们会明白,“有48个苹果,平均每人4个苹果。你能给他们几个人?”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都不能说明学生有数学意识。体育课上,48个学生在跳长绳,老师准备了4根长绳,学生从中可以想到公式“48÷4”,说明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1)了解数字的意义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字感。北京自然博物馆里有一块展板:“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海调查,在7000平方米的森林中只发现两只老虎,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小杨认为,一个标准的操场比7000平方米还要大。如果7000平方米内有两只老虎,那么老虎的数量应该很大。怎么能把它们列为一级保护动物?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游客对这种解释视而不见,而小杨灿却发现了问题呢?一方面我觉得小杨善于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说明小杨的数字感很好。“数感”是对对数本质的理解和感受。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大与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数感”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动物的感知。比如一只狗可能敢和一只狼打架,但是如果有两只狼,它就会害怕。如果面对一群狼,它会逃跑。这说明动物也懂得“多与少”。在《书号:科学的语言》中,记载了一只乌鸦在一座庄园的瞭望塔上筑了一个鸟巢,庄园的主人对此非常生气,决心杀死这只乌鸦。然而,每当庄园主进入瞭望塔,乌鸦就离开巢穴,直到庄园主走出瞭望塔。庄园的主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个朋友,他们一起进去,然后一个人出来,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但是乌鸦不上当。然后三个人进去,两个人出来,四个人进去,三个人出来,还是一样。直到五个人进去,四个人出来,乌鸦才分辨不出,回窝了。这说明乌鸦对数字的理解至少可以分辨到4或5。如果人们不会数数,他们能说出多少?实验表明,人只能分辨4或5。可以推断,在数学上,计数发明之后,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人类只有有了“多少”的概念,才能理解“顺序”和“后继数”的概念。从l开始,借助“后继数”,形成自然数体系;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形成有理数系统;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最终形成实数系。所以“多少”这个概念,以及由此自然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也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其实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很多了,但那只是他们从生活经验中知道的数字。他们对数字只有非常“肤浅”的理解。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大人看起来很抽象,逐渐在孩子的脑海中丰富起来。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 ~ 20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个位”和“十”以及计数单位“一”和“十”;要明白,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数值。第一节课,我通过猜谜游戏抽出数字“11”,然后让学生把11的木棒放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然后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个时候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字也有自己的位置,出示数字圆柱就知道数字一和数字十。1支表示1支要放在一个单位缸里,1捆表示1十要放在一个单位缸里。此外,通过1个十位和10个一位的相互转换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字”和“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字”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同时,“数码缸”的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复制”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潜移默化的作用。从copy的概念分析,把“10”条捆绑成1捆,就是把10条当作1。学完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看到20是怎么想的?刘玉洁说,“我穿20码的鞋。”刘翔宇说;" 20是十位数中的2和一位数中的0 . "杜雨萌说:“我有20支新铅笔。”丁仲兰说:“20比11大得多。”如果不给孩子说话的自由,我们大概就没机会知道他们心中的数字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了。(2)经历符号化过程,培养符号意识。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数学是什么?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和运用符号表达数字、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符号可以用于一般的运算和推理。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像站牌、奥运五环等象征性的情况,所以有一些象征性的体验。上学期学习“数我们的鞋码”时,我利用学生现有的符号经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同学写数字,有的画“√”,有的用“○、△”等图形表示。记得王老师在讲授“用数对确定位置”时,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中座位的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头脑中描述物体位置的已有经验;通过交流,学生有以一致的方式表达自己立场的需求。然后将具体的场景图逐渐抽象成圆图、网络图等平面图,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这样,学生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符号表征——学习数学表征”的学习过程,认识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简单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了空间概念。当然,数学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对数字的理解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