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
首先,教师的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可以在课前认真备课,认真研读教材,但很少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和认知能力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并加以超越,甚至未能预料到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或即兴发挥教育机智的可能性。因此,教师整合教材、规范课堂的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法宝。1,“给学生一碗水,要有一片海洋”。丰富的知识是征服学生的法宝。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高效驾驭学生,引领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的细节,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应急预案,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灵活控制课堂的能力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比如在讲授物体的体积时,学生会把物体所占的面积理解为体积。这时,教师要抓住错误的时机,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既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又能区分体积和面积。
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参与课堂教学,主动获取知识,成为高效课堂的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思考、多说、多做,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不应该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给学生一只在知识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积极探索中获得新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注重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因为传统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通过笔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长此以往,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意无意地泯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被压制和扼杀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在教学中,要从各方面做出正确的、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不断成功”,从而品味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快感。例如,在讲授“圆周”时,学生积极地用脑、用手探索圆周与其直径的关系,为计算圆周打下基础。老师鼓励道:“早在1000年前,中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这种关系,并计算出了圆周率。学生们也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个规律。你真是当代祖冲之。”这样的正面评价,就像一种助燃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2.注重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赋予了课堂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在小组学习中,老师只是导演,学生真正来到前台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教学中的多边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将圆形图片拼成近似矩形、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后,抛出一道题,让学生分组合作。你能把圆拼成近似正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边剪边拼,猜测“也许,也许不是”。通过手、脑、嘴的感知,发现圆不能剪成近似的正方形,因为“任何圆的半径都不能等于周长的一半”。
第三,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课本本身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课堂的高效率?主动学习的学生能记住90%的课堂知识,被动学习的学生只能记住50%左右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兴趣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摘要:为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给妈妈买礼物的场景:母亲节到了,小明给他妈妈买了一件礼物(课件演示了长方体盒子,展示了它的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包装礼物。需要多少包装纸,怎么算?你能帮助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不自觉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主动探索数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尽量让语言生动有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带有强烈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运用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在小学时就很好地掌握了求它们的边长、表面积和体积。当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就会混淆不清,难以分辨。我按照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字母单位(比如m m 2 m3)分别对比了一条腿、两条腿、三条腿,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可视化技术让枯燥的课堂突然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觉得很有趣,问题在乐趣中解决。
四、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将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钟面。根据钟面上指针的变化,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子,分针刚好走了一圈,让学生自主发现整个时间的特征。“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个小时。”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全程理解能力。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尝试、探索、发现的状态,保持兴奋、愉悦、渴望进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总之,“有效课堂”是我们教育从业者的不懈追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的地方。只有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受益,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