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认识时钟课件。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钟表的不同形式。
2.独立参与,探索新知识。(25分)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多种感官参与,理解整时和半时。
3.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10分)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识。
4.总结新知识,拓展延伸。(1)让学生学会自由总结,老师适当延伸。
二,教学片段和评语
片段1
老师:(每组有一个钟模型)这是钟,那你说它们是什么做的?
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1,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选择一个孩子作为记者代表小组进行报道。
(团队成员了解并观察时钟模型,讨论并发表意见)(3分)
生1:钟面上有数字,a * * *有12的数字。
生2:钟面上有指针,一根长,我妈说是分,另一根短,是时针。还有一个更长的,是分钟,但是这里没有人。
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了一些补充)那么你弄清楚这些12的数字是怎么走的吗?这些针是怎么回事?
【点评】每个学生对钟表都很熟悉,对它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时,我尊重学生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了解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在整个时间里学习识别,阅读和写作。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老师:孩子,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吗?(板书的各种情况)
1: 3点。
生2: 12点。
老师:你怎么看钟面指示的时间?
生1:因为时针在3!
生2:但是12还是有一指!
生3:但那不是时针!时针在3,分针在12,也就是说刚好3点。
老师:这孩子说得很好!我们也可以说现在是3点整。那么这两个钟面是什么时间呢?(说明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我出生在1: 7的时候,因为时针指向7,分钟指向12。
生于2: 6,因为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师:刚才我们知道的三个钟面都是表示整体时间的。(板书:整点时)那么整点时时针和分针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报告:
这三分钟:都指向12。
clock hand:3点位置,指向3。
指向7点钟方向。
指向6点钟方向的6。
2.同桌交流:整段时间你打算怎么认?
3.全程两种写法。
(1)介绍汉字“时间”的使用方法(板书:3: 00?7点钟?6点钟方向)
(2)老师:我怎么写才确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想出另一种写法?
(板书:3:00 7:00 6:00)
4.动手操作。
(1)报时,在钟面模型上拨相应的时间。
(2)老师说时间诞生在学习工具的钟面上。
内容:2点?7点钟?在11?12小时
(3)同桌互动:一个人说时间,一个人设置时钟。
【解析】本课很难识别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学生虽然可以知道生活中的全部时间,但概念模糊。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找到规律,突破难点。
第三部分
1,老师:“时间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我们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这里有一个儿童节作息时间表。请仔细阅读,然后评论他的安排是否合理?”
六点半:起床。
7点:去学校
8点:晨读
8: 30:早锻炼。
9点:开始上课
12:吃午饭
1:开始上课。
5点:体育活动
五点半:吃晚饭。
6点:晚自习。
8点:睡觉
(这时候就要抓住机会说说上午和下午的时间了。)
2.(课件)有一天,小明的学生看了视频,互相说:“小明什么时候做什么?”他们完成了这本书的第92页。(同桌互相交谈然后选择交谈)
3.游戏:找朋友。
4.现在9点了。一小时后是几点?
启发学生找出原来的时钟指示的时间。在你自己的钟面上试试:一个小时是什么时候?电脑演示确认。
5.问和答关于生活情况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调查再回答。)
周日滴滴要去文具店买铅笔,去新华书店买书。迪迪看了看手表,正好是早上7点,问道:
滴滴应该先去新华书店还是文具店?为什么?
②文具店开门后,离新华书店开门还有多久?
如果雷先生晚饭后七点想买笔和书,应该先去哪家店?
【解析】练习题结构严谨,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在练习中,老师布置了与生活背景相关的材料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总评: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认识钟表要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组织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其实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有了丰富的钟表经验。这是小学生认识钟表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认识钟表、整点钟、整点半小时当成“全新”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钟表经验,发挥他们分组合作、独立探索的主动性。总结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享受“说”。学生对钟表有所了解,但来源于生活的感性点点滴滴,对一些问题还是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对钟表外部结构的理解,对读书写字时时刻刻的认可,总是让学生先讲自己知道的,再去探究学生不懂的地方。即使学生听不懂,也要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帮助其他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2.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敢于“动”。整堂课,让学生在行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口”动,多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运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头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积极完成学习。
3.通过对小明作息时间的评价,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帮助滴滴完成购买任务,体验使用数学的乐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