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育的发展
1840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帝国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体,也沉重打击了中国的保家卫国思想。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觉醒中寻求答案时,人们开始关注实用,关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关注科学,关注以艺术教育形式为西化培养艺术人才。
现代学校教育是为了满足科学和工业的需要而产生的。1866年,左在福州设立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它的教学科目除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还包括绘画。1867成立马尾画院,培养制图专业人才。随后,提供图片(制图)的新学校越来越多。
两江师范(原名三江师范),由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1904年正式开学)创办,是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画画成了课程中的必修课。1906年,校监(校长)李瑞卿应邀出战,创办了中国师范院校1艺术系——图画手工艺系。“主课是绘画和手工,音乐是副课。就说画面吧,比如西洋画(铅笔、炭笔、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器乐画(平面、立体)、图案等。”图画手工艺课程的开设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术教育体系,课程全面完整,突出了美术师范教育的特色。图画手工艺课程开设的课程有:教育为主;绘画和手工是主要科目;音乐是副主课;语文、英语、日语、历史、地理、数学、体操是辅修科目。学生必须通过预科的文理通识课程,才能进入绘画和手工艺课程。
此后,保定市优秀师范学校、浙江省二级师范学校、广东省优秀师范学校和国立南京师范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绘画手工课。辛亥革命后,一些老牌师范学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大学、通州师范大学等,相继开设了图画手工专业课。
1852期间,“土山湾画苑”挂靠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画馆是工艺坊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绘画人才。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老师是法国传教士。教学采用学徒制,包括钢笔画、素描、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而课堂作业主要是抄写和临摹。1907画廊还出版了《绘画概论》、《铅笔画贴纸》等书籍,影响很大,促进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和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现代艺术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西方画家,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清末,一些有志于美术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新的美术教学方法,并模仿日本和欧美的美术教育制度,编写出版“美术教科书”。俞府“文明书屋”1902出版小学教育教材一套,其中包括丁撰写的新学画帖5篇,铅笔画帖4篇,铅笔画帖3篇。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徐永清编绘的8册《中学铅笔画》,对中国新美术教育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管理大臣张百熙在等人赴日考察报告的基础上起草了学校章程,并于同年8月15日颁布,即钦定学校章程,又称“非殷学制”。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现代学校制度。虽然已经出版了,但是没有出版。
1904年,张柏芝、张之洞、荣庆合作修改《秦鼎学派章程》,于1904年(农历癸卯末年)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史称“癸卯学制”。它是中国第一个由法律颁布并正式实施的完整的现代学校制度。它对全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课程、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桂茂学制”将学前教育的“寄养家庭”抽离学制,将小学分为三个年级、六个学段。其中,首先是小学教育,分为小学堂(五年学制)和高等小学堂(四年学制)两个板块;第二种是中等教育,有一段中专(学制5年);三是高等教育,分为三个板块,初步构建了以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为三大支柱的国民教育体系。
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理念下,音乐学院的章程决定:
小学的“绘画”和“手工艺”被列为“选修科目”的附加科目。其中,小学绘画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练手练眼,以培养其仔细看事物、记忆实际形象的气质”。手工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练手练眼,做简单的东西,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绘画”是小学高年级的必修课,每周2课时,“手工艺”列为非全日制科目。其中,小学高年级的绘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察形体,体察当下”,通过教学,达到“练就适用的技能,使心思缜密,帮助心情愉悦”。手工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制作简单的东西,养成用脑累的习惯”。
《制图》是中学必修课,每周1课时,* * *计4学年。中学绘画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者要自学在实物模型上画图,这样可以练习艺术家,也要讲使用仪器绘画的要领,为以后绘制地图和机器制图做准备,强调各种行业的初步基础”。
从音乐与手工艺学院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开设绘画与手工艺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和对实际形象的记忆”,“培养良好的勤奋和努力精神”,“培养实用技能”。毕业后的训练“为将来画地图、机器图做准备,讲求各行业的初步基础”。
为适应学制改革的需要,1906年,在李瑞卿师范学校和两江优秀师范学校增设绘画和手工艺系,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绘画和手工艺以教育、绘画和手工为主要课程,音乐和文化为次要课程。图片包括中西画、几何画、投影画;手工包括纸细木工、泥细木工、石膏、竹、木和其他工艺美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美术教师,其中王、、沈锡樵、蒋丹书、李存勖、吴改庭等成为中国第一批著名的美术教育家。
清末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教育开始摆脱自我封闭,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奠定了图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清末中国的近代美术教育,由于对科学和物质文化的重视,美术教育中原本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借助这一契机,迅速出现在中国各级教育机构中,形成了与美术教育同步发展的局面。至此,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格局正式形成。也奠定了现代美术学院与工艺美术学院、基础教育中的绘画与工艺、社会中的画家与工艺美术大师并存的基础。
民国初年的美术教育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它不仅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向新兴民主和制度的转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给艺术教育带来了生机。
65438年至0906年,王国维先生在中国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中国的宗教缺位,所谓“艺术家是上层阶级的宗教”。1907年,蔡元培先生高喊:“以美育代宗教”。鲁迅先生在1907出版的《摩罗诗论》和1912出版的《关于待播艺术的意见》中也大力提倡美育,将美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希望通过艺术倡导美育,传播宗教。
1912 65438+10月9日,中央教育部成立,蔡元培任首任教育总长。19年10月19教育部发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10年7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召开了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教育会议,确定了中华民国教育的基本框架。9月3日,民国第一部《学制令》公布。因1912为农历壬子年,故史称“壬子学制”。后来在1913期间颁布了许多法令,统称为“‘壬子-癸丑’学术制度”。
新学制将整个学制分为三等五段,其中普通教育、小学和小学为四年,儿童六岁入学,为国家义务教育,毕业后可升读高等小学或工业学校;高等小学学制3年,毕业后可升中学、师范;中学学制4年,毕业后可升入大学或专科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这种学制沿用了10年,在中国学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小学令,规定:“小学所教科目为修身、语文、算术、手工、绘画、歌唱、体操;女性会额外学习缝纫。”“中小学教的科目是修身、语文、算术、国史、地理、科学、手工艺、图画、歌唱、体操;男人上农业课,女人上缝纫课。”
1912、1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令实施细则》,规定:“中学要学的科目是修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绘画、手工艺、音乐。他还认为绘画课的主旨是:“让我们仔细审视物体,自由绘画,练习工匠,培养美感。"手工课的精髓:"练习技能,制作简单的东西,养成有趣和勤奋的习惯。“还规定,1-3学年,绘画课每周1课时,第四学年,每周2课时。你所学到的是:绘画自如,会使用工具。自绘以写生为主,给出临绘的方法;用工具绘画作为对几何绘画的馈赠。手工艺课程第四学年每周1课时。学习的内容有:用自然物、简单的日用器皿和各种精细的作品进行造型,表现材料的性质和工具的保存方法。女中手工主要是织布、刺绣、摘棉花、做花。民初美术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养其美感”和“存其美感”的审美能力。可见,艺术教育中的审美功能在民国初年的学校教育中已经得到重视。在蔡元培先生等人的倡导下,美术教育的理念从过于注重“技”的培养,转向向“艺”的方向略微倾斜。
蔡元培先生不仅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提出了美育与世界观教育相结合的国民教育思想,而且对美育团体和学校关怀备至。
为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私立艺术学校蓬勃发展。
从65438年到0909年,周祥先后在上海创办中西艺术学校和设置绘画工作坊,教授西洋画技法。、吴、、刘海粟、张曾在此学习绘画。后来中西艺术学校改名为中国艺术学校,这是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教育的开始。这是中国第一所私立艺术学校。
1910中国人编的科教法正式出版。
1911年,吴、刘海粟、成立上海美术学院,1921年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1921年改为上海美术学院,这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美术学院。
4月1912,1日,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现浙江大学)复课。同年秋,师范大学成立了绘画与手工学院,学制3年。当时的老师有、范、蒋丹书等人。随后几年,大量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或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的学校涌现出来。
1915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三年制手工绘画课程,老师有李、、、丁寅(美)等。
1915年国立南京师范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开设3年制图画手工艺课程;
1918 4月15日,在蔡元培的倡议下,国立京师美术学院(现中央美术学院)成立,郑锦任首任校长。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院。
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美术教育
1919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教育领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学习对象从日本、德国转向美国。
5月1919日,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两年多,在胡适、陶行知的陪同下,在11个省做了70次演讲。杜威在哲学和教育中倡导实用主义,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向实验科学和现代文明的窗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蔡元培先生等几代人的努力下,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美术教育,借鉴了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将西方美术中的一些新思想,如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着色、明暗学等,以及设计、工艺制作等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普及了美术教育,创造了“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