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实践与研究
这项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初等数学知识,更要肩负起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责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和研究的原则:
1.普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
2.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
4.基本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以知识传承为基础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
5.活动原则,即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既要关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结果,更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激励性原则,即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励性评价策略的运用。孩子的创新往往来源于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支持孩子的创新、新奇、怀疑和困难,鼓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诱导与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与实践创新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项目的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2.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提高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探索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学习和创造,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
4.探索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非常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总结出一套适合创新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世纪人才的教学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相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和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行动研究法:通过多种手段,尝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收集研究中的数据,便于以后解决问题的总结。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研究措施:
1,实验前评价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2.每周两次教研活动期间抽出时间进行调研,每次有一位老师进行专题演讲。
3、利用每位教师定期召开的研讨会,进行交流和讨论。
4.实验结束后,进行全阶段的效果评估和结果总结。
研究步骤:
1.备考阶段:2065438年3月+01—2065 438年8月+01。
收集相关理论数据。
成立课题组,论证项目可行性,提出具体研究方法。学习相关理论,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阶段:9月2011—6月2065 438+01。
实验在实验点进行,尝试教学模式。
参与课堂教学实验的老师每学期都要开研讨会。
课题组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评估,将全校的研究工作由点及面展开,及时反馈信息和规范流程,收集积累的数据,并在学年结束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汇总阶段:2011年65438+2月—2012年6543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