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小学黄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郝寨一中的文章。我深受感动,深有同感,这激起了我写母校城郊一中的冲动。

因为那里,埋葬着我逝去的青春。

赛迪·琼斯在《我们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中写道:

是的,文字太轻,回忆太重,让人无处可写。

虽然我一直住在这个小镇,但我从未回过母校。晚上十点,我专程来到河南街,希望能看一看21年的郊区一中。

走近校门,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我突然紧张起来,有一种“现在,临近我的村子,遇到人,一个问题都不敢问”的感觉。

抬头望去,记忆中高大雄伟的校门,如今已经矮小破败。

二十年前是下午放学,校门外两边应该有大排档。一个20分的馒头,两个半,一个20分的菜,20分的粥,就是正餐。学生们或蹲或三三两两地站着,吃着东西,有说有笑。

今年年初,我在河南街遇到一个在大门口卖米的阿姨。她居然认出了我,我们相视一笑。她高兴地说:“原来这就是尼尔!”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我没想到她会记得我二十年。

抛开杂念,仔细辨认大门上的牌子,上面写着:“赵贺街第二中心小学”。这里的前院曾经是河南街小学,后院曾经是郊区一中。现在是五六年级的集中点。

从大门进去,好像和我记忆中的不一样,我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因为门里面的通道又窄又短,但在记忆里却是一条又宽又长的路。

不知道是变小了还是长大了。

在校园里,孩子们在制造噪音。

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块废弃的牌子,上面写着:“社旗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感觉就像找到了久违的亲人。我赶紧上前,心醉神迷地拍下了这张照片,生怕它会突然消失。

向左转,走进后院。旗杆高高耸立,曾经宽阔但现在看起来很小的校园,就是我们周一早上升旗和平时做操的地方。

夕阳的余晖下,一阵热风把如落花般破碎的流年吹了一地,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你,我,他,我们,还是十三四岁的年纪,肆无忌惮地笑着,叽叽喳喳地说着话,从记忆深处悠闲地走着...

我仿佛看到小李校长站在旗杆下,说话字正腔圆。仿佛看到了搭建在校园中央的元旦联欢舞台,身穿黑色皮衣的崔老师带着骨瘦如柴的杜同学走上舞台,两人在舞台上跳起了霹雳舞,台下掌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这些年里,我从未见过杜。前年不小心加了他的微信。从我头上的照片看,我认不出他了。我需要仔细辨认他,才能从我的眉毛里找到点什么。

文娱委员刘同学,浓眉大眼,微分,头发不乱,小镜子里肯定不是白的。作为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一直引领着学校的时尚潮流,自信爆棚。论外表——那是风度翩翩的;论歌唱——它是深情的;论学习——那就别提了。如今,他已经博士毕业,在市里的一个重要部门工作。但做事风格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属于一个稳定性很强的人。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深刻印象。

班长秦是个好学生,口齿伶俐,长得像,喜欢唱的歌。当时,周华健的《刀剑如梦》、《让我欢喜让我愁》等脍炙人口。我经常听到他唱“请给我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问候,不要带走一切...像你这样的女人,让我开心也让我难过……”别说班长唱歌音调准。直到现在,当我谈到周华健时,我马上会想到他。一听到那些当年流行的老歌,我就好像自动旅行,回到那个年代,回到郊区一中。

同学王,小眼睛,瘦瘦的,留着当时流行的头,总是面带微笑。因为我被电线绊倒了,我摔倒了,打掉了我的门牙。到现在,两颗毫无瑕疵的白色假牙还稳稳地立在他的门牙上,看门放哨,以假乱真。

我最好的朋友徐是我最好的朋友。晚上下课,校园里灯火通明,挤满了人。她经常站在教室外面等我——不管多晚。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下课,她背着一摞书,在昏黄的灯光下等我出来。学生们正在陆续离开,住校的男生们已经开始拉桌子,整理床铺。她一直不慌不忙的站着等我,那种场景和感觉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忘记。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和以前一样单纯,单纯,包容,进取。走走停停,分离,直到今天,她依然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没有之一。

当时三分市场有很多露天卡拉ok。晚上放学,走在路上,偶尔听到老师唱歌。大量的流行歌曲,比如《杜十娘》、《东南西北风》、《忘年水》等等,每天晚上都被我们听,直到人人都会唱。听说常老师和赵老师经常去跳舞,可惜没有亲眼看到。

当时学校里年龄最大的老师是孔老师。他又瘦又小,下巴尖尖的,戴着厚厚镜片的老花镜。在一篇作文里,我用了一个“惊喜”字,他用红笔圈了出来,打了个叉。可能他是真的怕眼镜碎了,所以强烈反对这个词。哈哈,开个玩笑!但我对此一直很不解,一直想问他:我用这个词有问题吗?

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他。无论我是否遇见他,问题已经过期,答案也不再重要。我只希望他身体健康。

政治老师李,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像洪钟,走路像流星。他擅长无影脚。男孩子在他面前都像绵羊一样温顺。我们班也以纪律著称。我们可以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谁敢说无影脚不好?

最难忘的是语文老师何老师,经常放学后带几篇作文回家加班批改。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终身学习。她那句励志的金句“无志向者总向往之,有志向者总向往之”,一直在我脑海里,我不敢忘记。

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读李同学的作文,关于娶媳妇的那句话惹得全班大笑。何老师也和我们一起笑,泪流满面。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易近人,烟火般的何老师。

几年前,我多次打听过何老师,也很想见她,但毫无结果。

时间不等人。作为一个学生,我不迷茫,我已经出生了。我还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见到我最尊敬最梦幻的何老师。

突然想起颜姝的一句话,“人老了,忘记的多了,却不忘相思”。

你看,校园里成群结队、大呼小叫的孩子们,朝气蓬勃,很像我们。

二十年前,我们也是年轻的,和他们一样,有一点疯狂,有一点羞涩,有一点无奈,有一点悲伤,还有一点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但是,学校搬了,我们都变了样。昨日的繁华与苦涩已经淹没在时间的深处。

岁月变迁,人事新陈代谢,多年后回首,才发现你走过的足迹早已不可追寻,最初让你心动的那个人早已面目全非,在世界各地流浪。脚下只留下细小的尘埃,诉说着无尽的悲伤。

这种感觉,只有一起走过青春的人才能体会。

也许青春就是这样,过程是那么的喧嚣,但最后却是无声无息到无人知晓。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一起吹的风,把自己最美的青春永远留在了郊区一中。

还好我们曾经在一起。

依依不舍的走出校门,回头,最后给你拍一张。

母校,请呵护我们的青春。愿我们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