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中锋和后卫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1.大前锋:也称强力前锋,通常能打中锋,但比真正的中锋灵活,能强力冲撞和掌握篮板,在低或高禁区能起到得分和牵制的作用。

二、小前锋:也叫快进,必须能和更高的敌人抢篮板,必须会运球投篮。他经常是快攻的第三人,是一个很好的进攻篮板手。

摇摆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高个子球员涉足职业篮球,所以特殊位置变得更加异质和全面。理由如下:第一,摇摆人,比如迈克尔·乔丹,并不少见。第二,在80年代,他有资格成为中心人物。90后居然打魔术师约翰逊这样的控卫。第三,为了应对竞争和身体优势,控球前锋应运而生,如斯科蒂·皮蓬和最近的格兰特·希尔。

全能摇摆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第一个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除了个子矮的得分后卫,他还经常冲进禁区。身高6英尺6英寸的篮球神迈克尔·乔丹之后是6英尺7英寸的克莱德·德雷克斯勒,最近是6英尺6英寸的科比·布莱恩特和文斯·卡特。这是2号和3号玩家的介绍。

4、5号球员内涵(8-1)角色定位

说到4号大前锋和5号中锋,习惯上先说他们的角色。NBA著名教练迪克·莫塔认为大前锋也叫强前锋,通常可以打中锋,但比真正的中锋更灵活,可以强力冲撞和掌握篮板,在低或高禁区可以起到得分和牵制的作用。

中锋是指球队在禁区内的主要进攻球,最近也叫内线。现代强篮球中,中锋要么像柱子一样站着,要么必须能在禁区内接到球后支撑住输球。

对中锋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得分、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控球能力、传球能力、防守能力、防守篮板、拦网进攻、无形贡献等等。

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所谓的4号、5号球员,基本都是以禁区、内线进攻或防守为主,也包括高低位的协同传输,而所谓的4号大前锋,中距离进攻更多,包括跳投、切入。所以如果定义4号和5号球员的角色,个人认为应该是主导各队禁区攻防的主要枢纽。进攻包括个人和团队配合,防守当然也有个人和团队防守。

说到这,那么,4号和5号选手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简单的区别应该是,4号大前锋球员除了禁区内的攻防技术,还要有中距离的进攻技术,比如邓肯和卡尔·马龙;5号中锋在禁区内单纯攻防,尤其是他是球队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沙奎尔·奥尼尔、帕特里克·尤因等人。

从目前NBA的走势来看,可能有人会质疑,比如小牛的德克诺维茨基,塞尔提克的安东尼·沃克等人,像这样的球员(不像3号和4号)怎么能恰当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呢?从他们的注册情况来看,属于队内前锋。问题是,他们是小前锋还是大前锋?

比赛过程中,诺维斯基和沃克多是防守大前锋,没问题。进攻上,大概有一半是单打,在禁区低位搅动,但也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他们的进攻被拉到三分线,这几乎是小前锋的进攻模式。所以根据现代篮球的趋势,个人对大前锋的定义和拓展包括了长距离的攻防技术,而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中距离攻防,也就是像队里的诺维茨基和沃克,当然是4号大前锋!

那为什么在谈4号和5号球员的内涵时,要把他们结合起来讨论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他们都需要有禁区,内线的进攻和防守技能,这在叙述上有些方便。其次,4号和5号球员必须具备再次配合、掩护和移动的能力。描述4号和5号球员的内涵很重要,所以有必要将他们合并。最后,4号和5号球员在后场发球,前场边线发球,后场对方紧急盯人的情况下,需要有相同的职责和技巧,所以结合起来描述。

回顾国内的4号5号球员,或许有人会怀疑中国真的有纯种或者合格的内线球员。个人认为,虽然4号、5号内线球员的身体条件是第一位的,但以目前国内所有球员来看,几乎找不到身体合格的4号、5号球员。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基本上就不用参加国际比赛了吧?其实并不是。

如果你看过本届世界杯男篮比赛排名第四的新西兰队,他们的4号和5号球员身材都只有两米多一点,因为篮球本来就讲究团队配合,他们的身材也不是绝对的。新西兰这样的内线球员,和国内的四五号球员不相上下。所以,适合4号5号球员的人,不一定要达到国际水准才能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是在一般的国内菜市场杯,或者大专二三级球类比赛,甚至高中二级比赛中,球队都没有190以上的球员,那就不能有4、5号球员吗?同理,在篮球场上,只有适合什么角色的问题,没有能不能打的问题;看看NBA的很多著名中锋,比如前火箭队的哈金·奥拉朱旺,热火队的阿朗佐·莫宁,身高都只有6尺10寸左右,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出了一片天地。

所以总结一下4号、5号球员的角色定位,他们必须具备禁区内的攻防技能,包括个人中长距离和禁区得分、进攻篮板、进攻应对和掩护、协防、拦网、防守篮板等方面,需要能够协助控卫安全将球送出半场,在我们的快攻中充当保护者和拖车,在我方发球和接球。

20楼iOrange引用,2004-10-03 13:56。

问老徐一个问题:

球员身高、臂展、臂展三个数据中,职业球队在评测中最看重哪个?他们的重要性与球员的位置有关吗?

很多人说对于内线球员来说,伸臂比身高更重要,但是我觉得高个子球员在扛篮筐和抢篮板的时候,更倾向于用上半身的重量压制对手(即使碰到同样的高度),对吗?

首先,我必须明确的告诉你,就我个人而言,运动员的选拔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一种更客观、更准确的方法,来选拔有运动潜力的青少年或者年轻球员,然后对他们进行训练。好吧,虽然你说的那些职业球队对球员的评价方法在某些部分是相似的,但在小细节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尤其是学术界主持的运动员选拔,相当复杂严谨,不像职业球队的简单测试和实证评价。

为此,所谓的学院派观点(像我、我的学弟邱大宗、李等人)与没有经过学院派洗礼的教练或球探略有不同。所以我下面的观点不一定代表职业球探的观点。

其次,我请你考虑一下。球员的身高越高,他的原地触球和臂展就一定越好吗?100%不一定对吧?你看BNA或者CBA身高好的球员都满大街都是,但是原地摸身高和臂展不一定可取;另一方面,有没有可能一个球员原地触高,臂展和身高更好?完全正确,对吗?但是,这部分玩家很少吧?所以,那种人很难找,好像是后者。

不用举森林狼的凯文加内特做例子了。就拿拉马尔·奥多姆来说吧,他现在转会到了湖人队。NBA很少有球员有这么好的弹跳力,这么好的身材和臂长。所以更容易选择速度更快更轻松的选手,或者弹跳力好,身长臂长的选手。是前者吗?所以你一定对“选才”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像奥多姆这样的球员很少。

再者,说到内线球员,据我所知,对他(指内线球员)的专项素质评价之一就是持续弹跳能力测试。项目名称是1分钟支撑板,就是看他在1分钟内能把篮球支撑到篮板点最高的框的次数。这个测试让你想起了谁?本·瓦拉克和丹尼斯·罗德曼;以前的公牛王朝;另外你想想,是不是连续弹跳能力比较好的球员防守和移动能力比较强?学术研究高度相关;所以,是同位置更好的人更有潜力,还是身高更好的人更有潜力?这个讨论的答案似乎是前者。也就是说,在“选材”方面,身材不一定被大多数教练认可。

最后,在讨论高个子选手倾向于用“上半身重量”压制对手的问题时,实践中确实存在“高个子选手倾向于用上半身重量压制对手”的情况。但是,你有没有忽略,身高好不一定代表上身强壮,也不一定代表上身强壮?而且,你是否忽略了其他玩家也可以“转移”?然后,用背框单打来讨论。如果从身体抵抗力上来说,罗德曼或者沃拉克高出两寸以上,那么在准备背框单打的过程中,很少有球员能占到便宜。如果考虑到他们的弹跳和封盖能力,即使他们再高两寸,优势也所剩无几。

还有关于反弹的说法。有很多球员身高不错,上半身很强壮。但是,你不要忽视,抢篮板大致60%靠心态,20%靠观察、判断和统计,20%是接球的时机和技术。所以这个身材很好的球员,在篮板的内涵上应该只有10%左右甚至更少的优势,其他的就不分伯仲了,这样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