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减负”?
快过来。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03月16日上午10,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减负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减负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陈宝生部长从五个角度提出了重要建议:
1.减轻学校教学负担。近年来,在减轻学校负担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有人说这叫“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但也有失偏颇。偏向在哪里?我们的减负措施有的是“一刀切”,有的是简单化,效果值得评价。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任务作为突出问题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
2.减轻校外负担。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发展的必要补充。需要整改的是违法部分,导致教与学、违规办学、无资质办学。
3.减轻考试评价负担。减轻考试评价负担,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改进学业考试方式,建立全面的素质评价体系。不允许按分数给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就是考试评价减负。接力棒应该是正确的。
4.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全程授课,绝不允许无课讲,或课后讲,甚至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5.家长和社会减负。全社会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成功观,使我们的减负工作有正确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各种成功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导致家长口袋空空如也,学生负担沉重,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思想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是绝不允许的。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很多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都是鸡汤、虚张声势。喝了鸡汤误以为是玉没什么好处。不听劝,忽悠,负担加重了大家的忧虑。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素养,不能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想法,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由来已久。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以专门文件形式发布的“减负令”有10个。如果算上其他工作附带的文件,已经下达了50多份“减负令”。如果算上地方的“减负令”,60年来,中国的学生“减负令”就有上百个。
围绕什么样的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回顾过去的60年,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如果学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损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那么这样的学习负担就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属于超负荷。毫无疑问,这种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界定,对于聚焦问题、发现“病灶”具有积极意义。
为什么我们迫切需要“减负”?
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忠立说:“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片面追求成绩,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入学率’。”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进入了“后大众化”教育的新时代,教育的功能也逐渐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转向“人人成才”、“各尽所能”。中国的教育正开始从“精英教育体系”向“大众教育体系”转变。在这样一个需要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显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教育功能新定位中,被认为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体验、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每个学校的教师的幸福的一大障碍。
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减负”。
素质教育从来不是孩子们争分夺秒做题补课表现出来的,而是满分表现出来的。以沈阳铁路第五小学“减负”的实践为例,说明了实践的可行性。
“无书面作业沈阳铁路五小时始发于1984。当时学生负担很重,于是时任校长的张秀金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减负,先开了一个试点班。方法很简单:课堂有效,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半年后,试点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从那以后,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学校都没有留过作业。
课后没有书面作业。学生回家做什么?而学校根本不在意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铁路五小推荐“有字书”和“无字书”。“有文字的书”是传统书籍。通过定期推荐图书,每周开设一小时阅读课,每月一次阅读交流,每学期一次阅读节,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和素质。“无字书”是新闻,每天引导学生读报、听广播、关注网上新闻,每天早上进行学生自主“播报”、“评论”、“辩论”新闻。
学校还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艺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健身、读书会、英语社等60多个选修社团,帮助孩子们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在校和课后的生活,防止他们淹没在书海山川中。
为了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学校每天下午开设15分钟迷你培训课程。从低年级限时书写和记忆,到高年级思维导图的整理和交流,学生的记忆、听力和总结能力大大提高,思维品质大大提高。
34年来,一直保留着不留书面作业的传统。
一路上,疑惑和质疑声不绝于耳。但铁路五小不改初心,坚持探索快乐教育办学新举措,不断推出微课、科技课、研究实践课等新课程体系,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学生各科质量监测在全区名列前茅,语文、英语各科成绩在全市实验区55所小学中分列第三、第四。近五年来,他们获得了数百项省级以上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荣誉。”——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5438+05年6月。
只有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才能清楚地认识到减负问题的实质,让减负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至于“减负”,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多思考,及时纠正错误,把握教育的本质目的,让减负问题真正从口头解决变成实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