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有很多名人,看下面的列表。

刘子华,原名游志,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姜水乡上东村子木人。出生于1912年9月13申时。1928年加入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 * *生产党。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飞过泸定桥的22位勇士之一。多次负伤,三次晕倒,五次立功,五次荣获勋章,军衔通讯员、排长、作战参谋、团参谋长、侦察参谋、作战科长、参谋长。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平型关胜利。后因伤口复发于4月1951日在北京病逝。周赤萍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乡林田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 * *生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队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政委、电台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中国生产者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徐志(97-168),本名如子。宜春是丰城市白土镇银西村人。东汉隐士。少学点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历法。家境贫寒务农,自力更生。政府的征用,不全是。它被称为“周楠·高适”。陈蕃是张羽的知府,他不接待客人,所以他为他设置了一个长沙发。如果他去了,他会把它挂起来。后来,他用“挂在长沙发上”的比喻,以礼相待智者。王波《王腾亭序》中说:“人杰地灵,许茹在陈蕃榻上”,就是这个典故。徐志葬在南昌进贤门外。今天南昌的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园,都是为了纪念徐志而命名的。凤城隐溪,因徐志隐居于此而得名。

陶渊明(365-427)陶渊明,又叫钱,性格开朗,寡言少语。宜春市宜丰县唐城镇秀溪村人。金代诗人。陶渊明的《太平玉环记》,宋代地理通志,记载“家起于宜丰”。宜丰的老土井也是这么说的。陶渊明,29岁,柴桑移民,任江州饮酒礼,在真君从军。后来任彭泽县长。因为他不为达官贵人工作,他放弃了他的官职,住在栗(今幸子县)。52岁时,他带着小儿子陶同回到宜丰老家。四年后,回到旬阳,死在柴桑。陶同留在了他的家乡。今天的秀溪陶和唐城古村都是陶同的后裔。

郑谷(848-911),字蠢。袁州区人。晚唐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方对官方的老千。郑谷可七岁了。曾经的诗人司空图称赞他是“一代风骚大师”。晚唐时期,郑谷以诗著称。被列为“方林十哲”之一。尤其是《鹧鸪》这首诗流传甚广,被称为“鹧鸪筝”。成语“一言堂”出自郑谷的一则轶事:郑谷隐居阳山,诗人、高僧齐曾就《晨梅》一诗求教。郑谷在《深雪前村,昨夜几枝开》诗中将“几枝”改为“一枝”。齐国曾在朝廷拜郑谷为“字师”。《全唐诗》收录了郑谷的327首诗。今天,宜春市东风街南段,民国时曾为纪念郑谷而命名为浙古路。

刘舒(1032-1078),字原。宜春市高安市灰埠镇军山。北宋历史学家。《紫同治简》副主编之一。他的父亲刘欢潜心研究历史。刘舒也因他的史学而闻名。祐元年(1049)中进士,关和翁源郡人。治平三年(1066),英宗命司马光凭自己的才能编纂《资同治鉴》。司马光推荐刘舒成为同修,然后开始流浪。《资同治鉴》的主编司马光,每当历史事件有错,难以处理时,就把它交给刘舒。当时辅佐司马光的副主编有三人,分别是刘舒、刘攽和范祖禹。汉代的刘攽,三国南北朝的刘舒,唐代的范祖禹。三个中学生中,除了樊祖昱是成都人,其他两个都是宜春人。

刘攽(1023-1089),本名龚父,宫非人。伊春樟树市黄土岗镇刘家。北宋历史学家。《紫同治简》副主编之一。李青进士先后中了曹州、兖州、亳州、蔡州,官至中书舍人。

解思(1274-1344),字曼硕。宜春,凤城市杜诗镇大屋场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与于吉、杨载、范牧衡(樟树市人)并称为“元四大家”,与于吉、刘贯、黄成并称“四子”。延祐元年(1314),布衣被授予编撰翰林院国史。至元六年(1343)在夔章阁授学士,升学士为讲师。他是辽金宋的总统。辽史修成,于石湾寒疾而死。冯县城主,安。揭西是元代的一位大才子,文笔简练工整,诗美疏密,善书法。有很多帝王书和开国元勋的题字。

邓,字,号。宜春是高安市杨君镇人。唐中和元年(881),受命从尚书兼江西省知远州(代理远州刺史)。任职6年,清正廉洁,从事民乐。当处于战争和混乱状态时,官员无能,只有邓有政治发言权。根据人民的意愿,朝廷再次正式任命他为沅州刺史,处士彭禅有诗祝贺。原州市河上的第一座桥广济桥是邓建造的。邓任原州刺史时,看到宜春县白芒山(今分宜)的美景,便举家留在白芒。第6代孙邓悔隗迁居安福瓜舍。他的后代迁到了四川广安。在广安的子孙中,有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邓小平。

袁继贤(1593-1646),本名吉通,侯麟人。袁州区翟乡(镇)横塘村人。明朝大臣。天启五年(1625),秀才。崇祯七年(1634)在山西读书,他批判权桓。官方党诬陷他受贿枉法,在北京破案。100多名山西学生跟随他们进入北京,分发海报(传单)为他们辩护。朝野千余人联名求情,轰动京城。崇祯十五年(1642),袁继先任右兵部侍郎兼右御史,驻九江,历任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巡抚。

张子烈(1597-1673),本名二公,本名茅山,本名陆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宜春北室水关(今江秀路市委大院一带)人。崇祯末,生于南京国子监。家里有36万多册书。吴明,闭门写作。晚年隐居庐山,无力收藏。他在白鹿书院讲学。葬于白鹿洞,左青龙山,墓今仍存。张子烈写了很多,尤其是《正字通》。《正字通》是一本三万三千多字的字书。清代正式编纂的《康熙字典》是以正字通为基础的。今天,宜春市江秀中路西段在国家时期被命名为岐山路,是以张子烈的名字命名的。

朱轼(1665-1736),名可亭。宜春市高安镇,村前仆后继。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是重要的大臣、学者、文学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先后任黔江知府、陕西郑雪、奉天提督、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崇圣祖录总统,拜文华堂大学士,任吏部、兵部尚书。乾隆时,崇世宗录总统,命其配合丞相。卒给了一个老师。在康、雍、甘三世的“宠极分民而臣”中,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为官清正,盼到头。他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缸法”修筑海堤,为治理沿海水患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推崇朱学说,是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的生活很节俭,高安的传统宴席“朱功Xi”通常用四个盘子和两个碗,据说是朱轼招待乾隆时创造的。

惠洪(1071-1128),俗名彭(姓氏比喻),德宏人。宜春市宜丰县桥西乡千手竹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和僧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14岁去世。入寺为沙弥,65,438+09岁入都,在天奴迦剃度为僧。当时很难得到官方记录,所以他用惠洪的官方记录作为自己的名字。后来,他回到了南方的庐山,又回到了真镜禅师所在的总宗庙,然后又搬到了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因冒用辉宏名义,与党员交朋友,两次入狱。曾被分配到海南岛,直到郑和三年(1113)才被释放。惠弘精通佛学,擅长诗文,著述颇丰,尤其是《寒斋夜话》。“城中风暴”、“脱胎换骨”、“笑吐口水”、“梦话”等成语都出自这本书。宜春诗人的诗作中,只有惠洪的《秋千》被收入《千家诗》。它的题目是《宜春城北崇圣寺咏竹诗》,获得了黄庭坚等历代诗人的欣赏,作为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词典》。

周德清(1277-1365),本名日占,是亭寨人。宜春高安市羊尾镇乱塘周家。元代杰出的音韵学家和戏曲作家。周德清的一生,文献记载不多,大概是《布衣人》。然而,他的《中原音韵》对中国的音韵学和戏剧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原韵》是为北方音乐的韵而写的,是根据中原的读音来纠正作曲家的不同韵。该书写成后,规范了戏曲的作曲和唱腔,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中原音韵》以当时北方的实际读音为基础,与今天北京的音韵接近。因此,这本书是研究近代以北方语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珍贵资料。1987年在高安召开纪念周德清诞辰71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日本学者也提交了论文。

况钟(1383-1442),名字叫博律,像个傻子。宜春市靖安县高湖镇垭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永乐四年(1406),在靖安县为官。后来,他被推荐为礼部尚书。宣德五年(1425),玄宗因江南九郡,请朝臣举荐人才,推荐况钟为苏州知府。况钟上台后,惩治贪官污吏,裁减冗员,减轻体重,废除过高的捐款,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深受人民喜爱,被称为“蓝天”。苏联统治时,苏州一万三千多人联名恳求况钟连任。英宗获准出战,他带着正理留在苏州。况钟是个清官,死在苏州。下葬时,十里常棣站挤满了哭泣和献祭的人。古代传奇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况钟办案的故事。1956年上演昆曲《十五关》,被毛主席、周总理推荐观看,清官之名闻名全国。

邓子龙(1531-1598),本名吴桥,又名道虎冠。宜春市凤城市杜诗镇邓嘉村人。明代著名抗日军人。嘉靖年间从武。万历四年(1576),领兵镇压宁州岱山农民起义,次年在宁州铜鼓石设立铜鼓营作为驻军。筑墙造城,是今天铜鼓县城建设的开始。万历十一年(1583),缅军入侵云南,邓子龙领兵平定。晋升为副总。保卫云南过了边境。万历二十六年(1598),日本侵略朝鲜。邓子龙奉命援韩,敌逃。在暴露光束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勇往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其建庙,代代祭祀。邓子龙的遗体葬在凤城。但是身体有自己的头,头被敌人割下来了,所以用瑞香科来雕头。邓子龙的好诗有《横阁集》。今天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有邓子龙的题词。

宋(1587-1661),长庚。宜春市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的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后来多次进京赶考,都没有考中进士,渐渐冷清出名。崇祯七年(1634),任袁州分宜县传教士。十一年(1638)升任汀州府。任奋毅从教期间写了一本书叫《天道》。《天工开物》是一部系统记录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成就的杰作。这本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被翻译成了日、法、德、俄等多种语言。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宋为“中国的狄德罗”(狄德罗是因撰写百科全书而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学者)。在中国科协纪念的八位古代科学家中,宋名列其中。1987年,宋纪念馆在奉新落成。

张勋,字少宣,名嵩寿。宜春市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人。出生于农家,8岁丧母,12岁丧父。15岁时,加入富家做牧童,后转入尼姑庵。光绪五年(1879)当兵,26岁。光绪十年(1884),随部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第二年,他在镇南关大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官至将军后,统管光武右军各营,驻守广西边防。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战争爆发,率骑兵入辽东为前锋。后来和袁世凯在一起,被提升为连长。宣彤三年(1911)“江南提督”。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在徐州领兵,禁止部下剪辫子,被称为“辫子帅”。民国6年(1917),张勋领兵入京,支持恢复溥仪,自任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宣被段打败,逃到荷兰大使馆。在天津生活后。死后葬于奉新陶仙岭。

熊雄(1892-1927),本名皮苏,孙洁人。宜春市宜丰县方希镇吴瑕村人。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在家里的“兰佩图书馆”学习。1907考入瑞州中学。1911年初,考入李烈军管辖的江西新军学生军。加入了辛亥革命收复南昌和“二次革命”袁起义的行列。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并加入了中国革命党。1916回国,加入“护国”“护法”运动,先后在李烈军的滇军和程潜的湘军工作。1920年初,为了探索革命真理,他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他被调到德国,和周恩来等人组织了一次欧洲之旅,然后调到中国的* * *生产党。次年,他被党送去苏联跟聂荣臻学习。65438年至0925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次年出任主任。党内,历任两广区委军务部长、黄埔军校党委书记。1927死于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吴(1897-1977)。宜春市高安何伶乡西施村人。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12进入瑞州中学,1920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26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因对佛骨的建议,被贬至袁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宜春。韩愈在沅州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培养出当时江西省第一状元。现在宜春江秀有一个沙洲,叫状元洲。传说是当年学生读书的地方。状元楼建在宜春城最高的山上,就是为了纪念韩愈的这一功绩。宜春市昌黎路也是韩愈纪念馆。

易安华(1900-1937),87师259旅少将。字福如,号吉辰,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第八中学退学。1925进入黄埔陆军学院第三宪兵部。1928年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央教导队。毕业后任第一师第一团队长、连长。1932赴上海增援抗日十九路军。1933年冬,晋升团长。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87师围攻上海日军阵地,死伤大量日军,出任该师259旅旅长。10月,165438+被勒令离开上海。后来在镇江任戒严司令。65438年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保卫中华门右翼阵地。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10下午,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进光华门,占领了沿街房屋。经过8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奈率领部队和该师261旅消灭了入城日军。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易安华和261旅参谋长倪等官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他是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

夏征农(1904.01.31 ~ 2008.10.04),原名夏正和,字美。宜春市凤城市田童乡夏佳村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辞海》主编。1925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26加入中国* * *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并担任团支部书记,《海上青年》杂志主编,1933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其后期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内战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民运部部长,苏维埃军政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中国华东局宣传部长。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代表、第十五届全国代表、第十六届全国代表、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著有《征用农民文艺作品集》、《征用农民诗集》、《夏征农作品集》等八卷。

中将杜平(1908-1999),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堂朗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的他聪明好学,用成绩优异获得的公助资金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后考入湖南省长沙群智学校。早在中学时期,他就接受进步思想,于1929年冬加入中国* * *生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于1930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 *生产党,开始了漫长的人民军队革命生涯。杜平是中国* * *产党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国* * *产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