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一,当前小学口语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以文明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认识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要么根本不重视口语交际,忽略了课本上设计的很多口语交际内容(话题);或者简单地把口语交际内容作为专项训练项目而只采取单一的课堂操作,没有真正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识字、写作、阅读、习题、综合学习的教学结合起来;要么沿用传统的“听说”教学策略和方法,导致口语交际训练缺乏“交际”特色,无法实现“双向互动”。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实施,有些地方可以说口语交际教学还没有真正开始。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
二,英语口语教学的训练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言。
心理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三类: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安静与活泼、热情与深刻、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教师要和蔼、真诚,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一起交谈、一起思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经常和学生聊天,一起讲故事,编故事,让学生的口语交流有了“源头”。特别是通过讲漫画和童话,可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唤起他们的声音。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创新、敢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达到顶峰。”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全新的、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激发思考和讨论的兴趣,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制作一幅或几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或使用文字的精美插图,使其文字具体化;通过表演体验情境。教课文《小露珠》时,让学生扮演小露珠、小青蛙、小蟋蟀、向日葵、牵牛花等。进行对话表演。小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的爱,都被学生们通过表演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还从中获得了乐趣,寓教于乐。还可以用直观生动的实物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语文第二册教材要求“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老师把真正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气氛很热烈。当然,在情境的引导下,要注意三点:第一,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第二,特别关注“说话困难”的学生;第三是鼓励创新。
(3)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1.语感训练
语感是在长期的阅读和写作中,通过不断地比较和琢磨语言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感受的最佳方式,而学生感受的朗读本身就是其敏锐语感和文字感的表现。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通过口、耳、眼、心的运用,才能逐渐理解文章的语言内涵和气势,理解其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巧,达到“读一本书百遍,见其意”的境地。一方面,学生可以听录音朗读和老师的示范朗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训练会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口语”来充分表达和发挥。比如分角色朗读、角色转换、“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都是很好的口语练习形式。
2.语言流利性训练
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感是非常重要的。流利是流利的高标准,要求语言的连贯性,语言中的意思表达非常清晰流畅。在说话之前,指导学生阐明内容并组织语言。流利、连贯、大声、礼貌地说话。同时注意肢体表情,举止大方,及时用手势表达。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形成习惯,运用自然,口语交际就不会很难了。
另外,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可以在班里设立“图书角”,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通过故事会、讲座、阅读比赛等活动讲述阅读课外书的成果,并将这种训练形式延伸到课后看影视节目、了解生活,让他们不仅有话要说,而且敢说,为口语交流创造一切条件。3.评估沟通
学生表达完之后,老师要做一个评价,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评价语言,是否流利,用词是否准确。第二,思路和内容是否表达清楚,有逻辑,有条理。第三,仪态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姿势动作是否会用。交流是语文课的关键环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等方法被教师广泛使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发展。
4.游戏活动
活动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游戏
比如组织“递包裹”、“粘鼻子”、“画嘴巴”等游戏,在短时间内完成简单的游戏,然后问几个问题:游戏开始我们该怎么办?过程怎么样?结果如何?你认为哪一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意思?观众反应如何?指导学生说话;组织手工剪切、粘贴和绘画活动。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手工剪切、粘贴、绘制,然后向同学介绍自己完成的过程和内容。根据大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通过增强口语交际的可操作性来强化训练效果。
(2)班级和团队活动
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的热点问题,如“生日要不要送礼物”、“游戏机的危害”、“看什么样的课外书”等。学生面对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自然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在相互接纳和倾听中学会平等参与、真诚合作、共同成长;你可以把每天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设定为“五分钟演讲”时间,形式和内容不限。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口语顺序清晰、用词恰当、语言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就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更加贴近生活,追求真实,努力创设更多、更好、更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口语交际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驿站”、师生沟通的“纽带”、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学生生活在群体和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说,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做自然、得体、受欢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