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武汉长江大桥课本

一大早,我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今天天气格外好,万里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这座桥看起来很壮观。滚滚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牢牢支撑着大桥。

主桥与22孔引桥相连,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江面。这座桥分为两层,下层是双轨的火车道,上层是两边有人行道的高速公路。宽阔的公路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如同穿梭。

我沿着人行道走,走近主桥。两座宏伟的工农兵雕像左右矗立。在雕像的后面,矗立着两个高高的桥头堡,顶端插着红旗,反射着阳光,非常华丽。在主桥笔直的道路上,一对对玉兰灯柱整齐地站立着,像一支等待检阅的队伍。

我用手站在桥栏杆上,远远地看着河水。河上的船只像一叶扁舟,随波起伏,听着耳朵,火车呼啸着呼啸而过。汹涌的河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被称为天险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险成通途。

本文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南京长江大桥》。

扩展信息武汉长江大桥1955 9月1开工建设;主桥合龙工程于7月1957日1完成;6月1957 65438+10月65438+5月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西起秦楚立交,上部跨越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总长1670米,主桥总长1156米;上层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 km/h,下层为双线铁路,设计速度160km/h;总投资6543.8+3.8亿元人民币。

民国二年(1913),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德国籍工程系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李文姬等13土木工程系学生到武汉进行长江大桥桥址初勘,设计桥梁实习;这个规划虽然没有实施,但是它的选址被历史证明是非常合适的,和后续规划中的选址基本一致。

民国18年(1929),国民政府成立武汉特别市政府。刘成为武汉特别市市长后,再次邀请沃尔特到中国来讨论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问题。可惜由于建桥费用巨大,国民政府忙于处理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包括蒋介石战争、中原战争等等,无暇顾及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