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道德教育研究报告
微观德育研究报告1一、选题原因: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以下问题:
1,道德取向错位。当前独生子女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危机,骗术之风严重;集体主义淡化,结拜兄弟姐妹之风盛行。
2.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被批评就逃学;有的甚至因为没有达到父母设定的预期目标而自杀,等等。
3,行为习惯出问题。一个是打架。长期以来,一些独生子女养成了独善其身、天下第一的作风。如果出了问题,他们就会开战。二是谈恋爱。现在学生的恋爱越来越公开化,年轻化,十二三岁就写情书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攀比之风的盛行,现在学生中的小偷小摸并不少见。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转化为令家长、学校和群众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
而且我认为当前的道德教育在进步的过程中并不完善,这表现在:
1,对道德内核的理解没有与时俱进,让老师和学生都觉得遥不可及。
我们提倡的道德核心和现实差距很大。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往往把人生的意义、价值目标、境界等原则灌输给学生,往往会让孩子迷茫,高不可攀。以英雄模范为例,我们经常树立高水平的典型如雷锋、抗震中的英雄模范等。这种道德教育,跳起来摘不到桃子,让孩子提不起兴趣,不想学,只是把它当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你可以说很多,我绝对不会动。
2.德育形式比较生硬。
在学校德育中,常见的方式有校长或政教主任讲话、邀请先进人物作事迹报告、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出版黑板报等。这些形式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大多数孩子,尤其是小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教方式,难以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
3.德育有太多注重表现的东西。
每学期都要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除了主题活动外,还有六十年光辉、民主精神月、义务植树、学雷锋、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我觉得这些都是好的,但是由于题材多,任务重,有时候自然表现为应付,演变成一种表现。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选择了德育创新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努力,主要采取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家庭和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和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
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
(3)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先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解决培养能力、志向和才能的问题。”这些都说明教师人格的表现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影响的。组织各种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建设一支团结进取、技能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善良友爱、信任包容的教师队伍;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用高尚的道德影响人们。。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首先,德育内容要可行,可及。比如近年来县教体局主办的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都是针对当代青少年存在的问题。由于出发点、出发点和要求都符合实际,这种活动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这已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大势所趋,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其次,德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对信息社会的一代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自然是一件重要而困难的事情。只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我们德育的明智选择。比如开展“养成教育”,学生的衣食住行、说话都可以细化;再次,留守儿童的网络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德育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如何应对,我觉得值得研究和探讨,应该把这两个内容作为德育课题来探讨。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让标语引导、形象激励、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阵地作用,办好“校园广播电台”,通过播放爱国主义、诚实守法、勤俭节约、勤学苦练等内容,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广泛开展阅读优秀书刊、观看优秀影视剧、演唱优秀歌曲、做优秀公民活动,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控制* * *。学校不仅要重视自身工作,更要把目光延伸到校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的第一课堂,是学生成功的摇篮。人生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块基石。
微观德育专题研究报告2。背景简介
1,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初中是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非常迅速,基本在2至3年内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过程,达到初步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心理水平仍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这就形成了他们成熟幼稚的根本特征,所以有人把初中称为“危险期”。很多学生存在多动、焦虑、冷漠、恐惧、怀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差、学习成绩不稳定、应对挫折困难、青春期闭锁等。,并且在行为上有打架、骂人、撒谎、考试作弊、厌学、逃学、重伤等行为。因此,调查有问题的初中生的心理现状,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时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状况的需要。
镇区划分调整后,我们镇成了全区人口最少、经济状况最差的偏远落后镇。小农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农村世界更加复杂。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思想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道德素质在下降。社区教育的退化和家庭教育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一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偏执行为,有些甚至违反法律。因此,及时调查有问题的初中生的心理现状,以便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是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我校德育研究的需要。
学校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缺乏理论指导,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研究。德育队伍建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育单一化的特点上。心理问题往往被上升到品德的高度,导致教育收获甚微,教育苍白无力,甚至因恨铁不成钢而出现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遭受新的挫折。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正是当今我校德育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收集和综合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将普遍规律或原则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适合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努力构建相应的理论纲要,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了解和总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主要原因,在对症下药的辨证论治、预防指导、补偿矫治过程中,逐步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弱势、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残疾,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乃至整体人格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尽快提高研究成员特别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研究与实践互动共赢的学术型教育工作者。
三、流程概述
(一)、方案设计论证阶段(20XX年2月65438+20XX年3月)
项目申请方案的调研、定向、建议、论证、课题组的成立、分工、课题组的培训和提高、相关理论的研究、资料收集、设计、申报、立项。(2)、项目内容初审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
初步试行项目内容,在此基础上修改项目方案,召开项目开题会,组织理论学习。
(3)、调研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如下:(1)分阶段(月、龄等)召开主题课程设计和教案设计会议。);组织编写专题课程,召开各级各类专题研讨会,不断提出新的思路,然后组织实施和论证,撰写相关调研报告。
(四)总结论证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5438+2月)
总结分析项目一年来的实施情况,总结课程和教案设计的重点、策略和问题;形成课例学习和教师论文专辑;撰写研究论文、鉴定报告和结论报告;总结项目启动以来的经验教训,指导下一阶段项目申报或本项目的深入探索。第四,研究的原则。
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信息测试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落实分类要求,分层操作,可以使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动词 (verb的缩写)主动扫描
1,将心理咨询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积极探索教育理念,多给学生爱,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问题学生思想、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教会他们克服困难的方法,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他们。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邮箱,为问题学生建立心理咨询档案,让问题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此外,利用校园广播、电视、视频、黑板报等宣传工具,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改变不良行为,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有助于问题学生锻炼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自立能力,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在交往中培养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疏导不良心理反应。
4.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培养模式和社会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还是咨询制定和实施矫正方案,都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或者通过家访的方式互相交流,让他们谈谈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引入社会帮教组织,让问题学生在舒适的家庭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不及物动词有效性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开展,建立了课题组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心理咨询老师(兼职)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为构建相应的理论纲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初步了解和总结了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些特点,如生活水平的自我优越感与独立生活能力的缺乏之间的矛盾,学习中过高的期望与相对滞后的学习水平之间的矛盾。摆脱父母的束缚(渴望父母的帮助)和没有家庭安慰的失落感的矛盾。针对自私、怕苦、攀比、自大、浮躁、责任心不强、优越感强等心理弱点,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体验,努力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有效的活动训练、和谐的环境中消除心理发展障碍,形成开朗、自信、稳重、坚毅的心理品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和班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和老师充分理解和关心学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重视教师心理教育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民主校园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提供心理教育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使教师处于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
七。成果的收获
(一)增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和简单的心理训练方法,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运用,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非常重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情绪对学生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
(3)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教师们学习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掌握了许多心理调节和训练的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为骨干,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体系。通过利用广播电台、校园网、心理邮箱和校园环境等媒体,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积极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5)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学生的许多道德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使学生更好地控制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的正常开展,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八。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处于初步了解的水平。如何进一步研究并构建相应的理论轮廓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有效性。
2.研究中较好地运用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发展自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3.加强学习和训练,多学习多交流,开阔视野,使课题的研究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