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管理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使用报告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在写报告时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那么怎样的举报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一份关于小学管理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管理调查报告1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衡量教师表现的指标,导致了分数第一、排名第一的教学理念的发展。在分数和排名的压力下,班主任过分关注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歧视后进生,对课堂管理完全不重视,或者只有在班级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办法处理。
很多班主任往往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从而忽略了其他力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忽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在农村,大部分班主任认为家长没教养,或者只关注赚钱,很少关心孩子,所以从不联系,甚至把对学生的不满发泄在家长身上,批评孩子。有些家长因为害怕被老师指责,不想去上学。这样下去,班主任会彻底失去家长的帮助。
(2)忽视师资力量。有的班主任傲慢自负,以为自己是班主任,其他老师就得服从自己的指挥安排。在班级的一些重要问题上,缺乏与老师的沟通,不愿意虚心听取老师的建议,以致决策不可避免,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老师就像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失去任何一方的力量都不利于班级的良好发展。
(3)忽视学生自身的力量。小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个体,充满朝气、活力和强烈的表达欲。为了得到表扬,他们会朝着老师想要的方向努力,有时甚至会帮班主任解决一些小问题。但是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太小,不能独立做事,所以在班级管理上什么都要自己做。
受赫尔巴特“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班主任倾向于控制型的管理理念,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内在要求。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对班主任言听计从。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只强调说教而忽视言传身教,甚至盲目批评学生,缺乏教育智慧。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和民主。比如班主任设立班干部,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让学生学会自主。而一些班主任在选拔班组长时缺乏公平公正,或者长期任命一些班组长,助长了学生的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对待同学。而其他同学大多因为机会少,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影响,误以为班干部是荣誉和权利的象征。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往往缺乏自主权。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很可能形成班主任统治班干部,班干部统治学生的被动状态。
班主任是对所在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负责的指导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高低与班级的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发挥其多重角色,承担多重责任,既要勤于管理,又要善于管理。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维护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农村班主任要摒弃年级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班级工作,用实际行动做好管理工作,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班级管理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和团结其他一切教育力量。首先,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利用他们的配合把班级管理好。定期召开民主开放的家长经验交流会,虚心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学生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建议。其次,班主任要注意调动老师们的管理积极性,密切关注老师们在班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班主任也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提高老师们的信任度,使他们积极投入管理,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这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还可以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班主任要善于关注社会这个大舞台,从中挖掘教育因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促进发展。比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力量,懂得尊重长辈。最后,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来管理班级。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谈到班级管理时说:“普通学生能处理的事,班干部不必去做;班长不一定要做班长能处理的事;班长能处理的事,班主任不一定要做。“所以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适当的给他们管理权,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这样既能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又能有效锻炼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管理调查报告2在我国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农村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创新现有的教育管理方法,使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方法更加有效。以下内容是对新课程环境下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1.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在新课程环境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但是很多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是行政管理,教育部门之所以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小学教育,是因为行政管理法明显是纵向的。同时具有时效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发布命令和制定相应的制度。农村学校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在新课程环境下,以往管理方法的弊端更容易被发现,其弊端会暴露得更多,从而对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1]。
1.2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于小学的教学管理,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管理体系相对封闭,缺乏与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合作。在管理的过程中,只使用内部的方法,对学生在受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没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无法有效接收相关部门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不可能有效。学生在小学接受的大部分教学管理都是在学校进行的。但是,学生也是社会和家庭教育出来的。要了解学生的动态反应,可以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去了解。因此,农村学校在管理教学时,必须更加注重制度的呈现,确保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2]。
1.3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学校在管理自己的教学时,还在沿用过去的管理方法。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观念太传统,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们只是用自己固有的观念来理解小学教学管理,过于肤浅,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理解远没有深刻。自然,他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学管理者可以领导教学、决策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应充分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从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放在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中心。
1.4不重视教学质量检查
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来说,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教学质量越好,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反之,如果教学质量不好,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好。就目前情况来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抽查,第二种方法是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整体评价。以上两种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这两种方式并不能全面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上课方式不同,评价结果会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无法统一使用抽查和小组评价的方式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如果只采用小组评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没有人会真正关注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质量检查的实施上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教学质量的评价,全面考察教师,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
2.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创新。
2.1改变教学管理方式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育的管理不仅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文化的管理。课程改革不应该只针对某一点,而应该对所有人实施。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方法不再是过去的刚性管理方法,而逐渐转变为柔性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方法是指教学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落脚点,能够使教学管理长久持续,使教学管理在教育中发挥驱动和激励作用,从而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鼓舞和引导学生。它能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学生可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可以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好,从而使教学管理在实施中更具创新性。另外,如果从知识层面分析,新课程环境下,人们对知识的综合需求更加明显。这也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效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老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设定教学管理目标
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应更加注重目标的设定。设定目标后,乡村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时,可以让教学管理更有方向性。同时,在教学管理目标的推动下,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更有动力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开展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保证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可以大大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师在实施其教育教学理念时需要注意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管理者在应用其管理理论时需要以课程为中心,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同时要全面贯彻教学管理理论,使教学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突出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教师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2.3提升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要有效实施,就必须依靠教师的力量来支持教学管理。因此,农村学校要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平等对待班上的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思维的束缚,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核心。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并更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以避免身心伤害。教师需要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性,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教学时把握好要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内容。在管理中,我们需要学习优秀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了解先进的优秀的管理模式,选择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并运用到学生的教学中,达到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环境的一种改变。此外,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定位,深刻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围绕教材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环节,主动将上述内容的核心部分连接在一起,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并能够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创新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环境下,创新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符合教育管理的要求,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创新和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之前,有必要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创新和发展的意见能够有效。
3 xx县小学学校管理调研报告各中小学以教育局确定的工作重点为导向,从解放思想入手,把“新标准、新理念、新成效”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管理,大胆实践,务求实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人们心目中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载体
各学校都知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造载体,鼓励教师努力工作,争创一流。
首先是奖励驱动。建立和完善了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教师奖励机制。除了每学期对工作突出、有贡献的老师进行奖励外,中心还特别增设了进步奖,使每一位老师都有动力和成就感,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争创佳绩、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二是学科引导。开展如何科学合理处理教材、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四个专题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整合应用,逐步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在专题讨论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在教研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开展带老带新、以老带新的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第三是技术驱动。中心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信息技术知识讲座。每学期集中培训四次,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课件辅助教学基础知识等。结合局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鼓励中心教师登录进行在线交流,提高普通话水平。
四是反思提高。各中心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在教案本上写“教学反思”,记录每节课的得失,每个月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五是搭建平台。该中心创办了《教师之友》杂志,为教师学习技能、展示才华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将对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管理的新手段
管理导致质量,创新导致效益。学校领导很清楚这一点。
首先是制度规范。印发了《教师备课基本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师批改作业基本要求》,规定了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特别是在批改作业方面,我们改变了过去批改错题的做法,不再用刺眼的红叉伤害学生的心。而是老师勾选正确的作业,不批改错误的作业。学生改正后,老师再勾一次,在增强学生自信心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推门听课。为有效杜绝个别教师“备课一套,上课一套,备课检查一套”的现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课后检查教师备课用书,看是否与上课同步。此外,与讲师进行课堂交流,优化教学,总结得失,有效督促教师开展教学。
三是典型激励。积极发挥优势小学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南让坝小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下载优秀的教学资源,自己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上好优质课,拓宽教学渠道,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心鼓励其他学校的教师到学校参观,并在整个中心推广学校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整个中心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是文件跟踪。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期初寄语、期末评价、学生日常表现、学生性格变化等。这项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也有助于学生不断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三,德育活动的新方式
各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进行德育创新,开展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活动。
首先是调整教材。《道德与生活》和《道德与社会》教材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根据节日、纪念日等重要日期,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使相关教育内容尽可能与之重合,组织活动,增强教育兴趣,提高教育效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营造氛围。注重加强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努力营造丰富和谐的教育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为载体,以广告牌为阵地,开展音乐、体育、美容比赛等课外活动和诗歌朗诵、写作、讲故事、速算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竞赛,对学生进行诚信文明行为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三是心理教育。组织教师在假期参加由市教育局思想政治卫生处处长曲连坤主讲的“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应用”专题讲座,让全县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求他们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四是以身作则。组织学校根据各自条件开展“学校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上北中学开展的活动效果尤为显著。学校设立了全面发展形象大使、阳光体育形象大使、环保形象大使等9个形象大使,并为评选出的15形象大使颁发了证书,激发了同学们互相学习、争做榜样的热情。校园生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第五,家校管理。积极搭建家庭与学校的桥梁。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介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让家长了解了学生在校的真实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进相互了解,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第四,安全系统的实施是“新的”
“安全重于泰山,稳定至上”,各校始终绷紧这根弦,不懈努力。
一是大力推行“一见责任制”。该中心要求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无论何时何地发现学生中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学生的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要积极采取措施处理。否则,老师将被追究责任。这一做法大大增强了教师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有效减少或防止了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根据时间制定安全措施。根据季节特点,给学生发放“安全明纸”,冬季可防火灾、爆炸、煤气中毒,夏季可防水、电、食物中毒;根据情况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是细化保障体系。在落实教育局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措施,如:教师上下班制度、教师请假制度、水电制度、学生上下学护送制度、中午师生值班制度、节假日探视制度等。,并逐一实施,确保师生安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xx县学校在管理上不断力求“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形成了人努力、团结和谐、* * *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小学管理调查报告4部分学校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没有相应的制度,甚至个别学校的“四支一补”的设备还没有入账。绝大多数学校未启动“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和“区域图书馆管理系统”,部分学校将计算机用于管理教学资源挪作他用。常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挂图、教具、药品不能及时获得和更新。可见部分学校教学设备管理水平滞后。部分学校对危险、剧毒药品管理不严格,分类不够明确。危险药物放在一般的实验柜里,一个实验人员把浓硫酸放在老师的桌子下面,对教育设备的存放有一定的隐患。
全职教师分配
部分学科教师配备不合理,如音乐、美术、理科等学科专业性强,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职教师。比如小学科学和劳动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对老师的实验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被抽样的小学没有科技专任教师,大部分是自己班级的英语和数学老师。其中1小学有技术过硬的理科兼职教师,但没有专职教师,难以落实整洁良好的理科课程要求,难以有效利用实验室和设备。随机班里有老师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简单的机械和编织。专任教师配置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设备的使用。
采访校长、仪器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1)对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在采访中发现,认识的片面性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把丰富的教学资源等同于一两种资源,而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比如,教材一直是中小学教学的主要资源,以至于一些校长、老师往往只把教学资源理解为课本、参考书、作业本。说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想到的是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辅资料、试卷。众所周知,实验室、图书馆、机房、网络教室、配套教材的电子资源包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由于认识的单一性,很多校长和教师认为教学资源总是离不开纸质材料,制约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
一些校长重视教学设备的建设和配备,却忽视了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只起到了“装门面”和“比较奢侈”的作用。学校虽然有机房,有图书馆,有校园网,但主要是供老师使用,应付上级检查。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对外开放才露脸,平时刀枪入库。只注重上级检查、对外开放的“形式”,而忽略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质量提高的“实际”。
(2)学校的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学设备的使用质量。在物质资源管理上,部分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够完善。比如,有的学校采购一些材料设备未经调查,对一些物资资源的“进出”不进行登记,对一些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对非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不进行调查,有的管理人员思想落后。比如学校管理者过于在意现代媒体资源,限制了教师的正常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对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老师的培训,导致这些老师无法使用这样的资源。有些学校因为怕损坏书籍禁止学生借书,因为怕损坏微机禁止学生使用电脑,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禁止学生使用体育器材等等。,造成了物质资源的闲置甚至荒废;在教师资源的管理上,一些学校领导采取专制的管理方式,不注意调动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没有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一些学校没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让教师集体备课,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让学科组的教师定期讨论,导致不同教师之间缺乏经验和智慧的交流。中小学领导在教师资源管理方面采取的一些不当措施,使学校缺乏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交流分享使用教学资源经验的良好氛围。
(3)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学的效果密切相关。教学设备的使用主要靠老师。如果教师没有开发和使用教学设备的欲望,如果教师低估了教学设备的重要性,那么教学设备和资源就会大大闲置。采访中了解到,好的教学设备闲置,老师反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课前准备和课后安排的事务和杂事太多。有时候不是不能用,而是用起来太麻烦,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些老师依靠老经验,固守传统,拒绝使用新的教学设备,对新事物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学习,过分依赖本校专业人员,放弃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愿意在传统功夫上吊儿郎当。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小,效率低,有时完成不了任务。有些学校不培养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使得学校缺乏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机制和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