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华大学的诗文闻一多亭
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和《死水》是现代诗歌的经典。
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健康正直,已经奋斗了八年。
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闻一多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
从1922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并持续投入大量精力于几年前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一个人生活在异国他乡,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我亲身体会到了许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闻一多创作了许多爱国和想家的作品,如《七子之歌》。《七子之歌》全文是:七子之母不宁。
七子自怨自艾,希望能回到母亲的心里。诗人写下“凯风”来赞美它。
从《尼布楚条约》到《鲁大租借条约》,我们的国家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祖国的支持,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虐待,承担了它的悲伤,这比凯丰的第七个儿子还要多。因为它选择了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地方,所以每首歌都写了一章,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死亡,以寄托对祖国早日的哀思,也是为了激励国民振作起来。国家边界的崩溃是长期积累的,国人视之为无动于衷。
法国阿尔萨斯-洛林没有看到她的丈夫?“如果你是真诚的,石头就会打开。”事实上,中国“七子”的回归岌岌可危?澳门,你知道“马刚”不是我的真名吗?我离开你的孩子太久了,妈妈!但他们带走的是我的身体,而你还保留着我内心的灵魂。
我梦想了300年的亲生母亲!请直呼你儿子的出生名,叫我“澳门”!妈妈!我想回来,妈妈!我就像凤凰亭前守夜的黄宝。母亲,我的地位虽小,却很危险。现在凶猛的海狮扑向我,吐我血肉,吞我油脂;妈妈,我哭着嚎叫着,但我不应该叫你。
妈妈,让我躲在你的怀里吧!妈妈!我想回来,妈妈!台湾省我们是东海的一串珍珠,琉球是我的兄弟,我是台湾省。我胸中仍有郑的英气,忠诚的赤血曾感动过家人。
妈妈,凉爽的夏天要了我的命;给我一个命令,我还能攻城。妈妈!我想回来,妈妈!阿哈瓦,让我守护中国最古老的海,那里有原始的圣贤山。
妈妈,别忘了我是防海专家。我有一个刘公岛作为我的盾牌。快回来,时候到了。
圣徒的遗骸就埋在我身后!妈妈!我想回来,妈妈!广州湾东海匈牙利是我的双钥匙,我是中国后门的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小偷?妈妈,你永远不要抛弃我!妈妈,让我快点回到你的身边。我想紧紧抱住你的脚踝。
妈妈!我想回来,妈妈!九龙我的兄弟香港在抱怨他的痛苦。妈妈,你还记得你的小女儿九龙吗?自从嫁给镇海妖王后,我一天都没有落泪过!母亲,我每天都数着省亲的吉日,我怕我的希望变成一场空梦。妈妈!我想回来,妈妈!大连旅顺我们是大连旅顺的双胞胎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比较?两个强壮的邻居来回踢我,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块泥巴。妈妈,该回去了。快把我们带回来。
你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有多想念你!妈妈!我们会回来的,妈妈!这组诗写于1925年3月,当时闻一多在纽约。在其序言中,阿尔萨斯-洛林被翻译成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部的浮士德山脚下。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凡尔赛和约后归还。
在诗中,闻一多把七块被外国列强掠夺的“失地”比作七个远离母亲的孩子,哭诉着自己被外国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写完《七子之歌》不到两个月,闻一多就怀着早日加入报效祖国行列的理想,提前结束了留学生涯。当年5月启程回国,6月1乘船抵达上海。然而,让刚刚踏上祖国土地的闻一多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大街上湿漉漉的血渍。两天前,帝国主义屠杀我示威者的“五卅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被失望甚至绝望笼罩的闻一多愤然北上,见到了刚从美国回来的《现代评论》主编杨振声。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愤怒,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闻一多决定将《七子之歌》、《醒醒》、《爱国之心》等几首原本是给《大江季刊》杂志的诗提前发表到《现代评论》上。
7月4日1925《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发表《七子之歌》。10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二期1卷165438也刊登了这首诗,闻一多对诗中的一些文字做了一些修改。
2.闻一多和李公朴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1.24—1946.7 . 15),原名文华,湖北习水人。我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和艺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他喜欢阅读中国的古诗、诗词、史书和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札记,统称为《鲁二月演义》。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行者的学生》。同年9月,第一首新诗《约旦河西岸》发表。1921年11年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格律研究》,开始系统研究格律新诗理论。1922年7月,赶去美国留学。年底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评》,代表了闻一多早期的新诗观。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于1923年9月,带有审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学院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和《诗刻》,发表著名论文《诗的度量》。65438-0927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科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语系主任。1928 65438+10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为编辑,次年因意见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30深秋,赴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1932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北平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的他随学校南迁,与学生从长沙走到昆明。之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8年,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和反对独裁民主的斗争。1944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他成为NLD中央执行委员,经常参加进步集会和示威游行。1946 16年7月5日,在为李公朴先生举行的追悼大会上,他愤怒地斥责国民党犯有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并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演说》,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作者:
冬夜草与梁实秋评论,1922。
红烛(诗集)1923,台东;1981。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
闻一多全集(1-4卷)1948,开明;1982。
楚辞补遗(古典文学研究)1942。
神话与诗歌(古典文学研究)1956。
古典新义(第一卷,古典文学研究)1956。
唐诗论文集(古典文学研究)1956。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
《离骚》解读(古典文学研究)1985。
闻一多,原名一多,10月24日生于湖北习水,1899+065438+。1910去了武昌两湖师范学院附属高级小学。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大学。2002年7月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艺术学生会接受西方艺术教育。与此同时,他开始对新文学,尤其是新诗感兴趣。1923年9月,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1925年5月,闻一多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他提前一年结束了“逃犯”的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任教。1937 12 13南京沦陷,清华、北大、南开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至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在教学的同时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初夏,他向* * *制作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求党组织后,周新民告诉闻一多,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 10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此后,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的斗争更加激烈。
1945 165438+10月25日,昆明高校6000余名学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办了反内战时事讲座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用武力包围了校园。第二天,国民党中央经过提古怀,那里全是双胞胎。
3.这句话形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傅
王
上清华,坐京师西北,倚燕山看玉泉塔影,近怡和,近圆明。康熙立惜春为太子进贡,咸丰成为清华新诸侯。今天的清华也是六千多亩,崔伟是中西合璧;亭台楼阁美不胜收,今昔交替。工字厅与亭子相邻,延续了清代和民国的古雅;主体建筑科技园将在信息时代展现新的光彩。秀木森森,居冯丹,黄鹂;草地上开满了花。美丽的湖,寻找荷塘月色的痕迹;风景优美,摘得亚洲校园桂冠。二校门亭亭玉立,繁华与毁灭之间沧桑巨变;万泉河淙淙流水,涨跌时含百年风烟。
宣彤辛亥,以“庚子赔款”赴美访问,是学校的开端。十七年来,学校的名字一直在重复,说“学校”“学校”“大学”。不变者,亦名“清华”。国学以中外著作闻名,四大导师贯通古今。沉下去,持之以恒,信古,疑古,释古;洞深而静,道深而法深。千百年来,诗歌开启了证明历史的新途径;各种培训证书都有,石钩很神秘。七十个学生,站在雪地里寻求真理;半百人才,勤于学梦,有一根金针。龙学校,博采众长,“教授治校”开创新政策;注重通识,对狄坤进行文理经纬教育。门槛严,后劲足,闻一闻风景,天下英才远近;非常重视学问的荆教授,见过大学者思齐,也见过大学者、著名学者。抗日军事发展,先是临时大学迁到长沙,又建在南开和北大;兵临城下,转战昆明和西南联大,加入精锐。灾难铸就辉煌,三校师生刚毅坚毅,忧国忧民,励精图治。铁皮房里,争分夺秒,炸缺口,攻书教;在茅草棚里,我们早晚烧药膏互相学习。饿学生一直没有放卷;韩庆教授从未停止演唱弦乐歌曲。作为战时高校的一个例子,优秀人才云集,崎岖不平。民主堡垒的头衔之外,学术自由的模式之内。寒来暑往,星霜易,山河复苏,归西春。建国之初,部门调整;四个学院都出了,只剩工科了。蒋南翔负责序,拨乱反正,探津:因材施教,又红又专;迎着风打开,穿过荆棘。厚基础,重实践,想在今天出类拔萃;肩并肩,高品质,寻找未来的领导者。“反右”和“文革”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国运被抢,肉桂被烧。开放改革,老木逢春;重建了文理学院,合并了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研究型开放学校,出现了一所世界知名的学校。教学科研比翼双飞,清华的面貌日新月异。
古代的大学者是以大德济世为原则的。清末以来,西风东渐,全面西化,如潮;清华从留美预科开始,但立足中国,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融合。知识为先,文学为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沉默寡言,务实,“行动胜于雄辩”是校风。君子上进心,犹奔天庭,无一暴十寒之弊;学者育人,如江河奔腾,前有波澜,后有波澜。君子收物,如地之博,包容万物;躬自厚薄怨别人,气度雍容。聚天下英才,为师为友;四面八方的俊彦,* * *羞辱* * *。而且专心学习,不做作,还不标榜,话一定有所指;还要练习证据的组合,注重团队,善于协调。对学习严谨,对人诚实,学习与做人并重。雄心勃勃又勤奋努力,才华横溢又谦逊。他善于动脑、动手,摆脱了庸俗的束缚;培养健全的人格,走路要直,以内充外。你这么老实,就会尊德读书,做个君子,就会被委以重任,可以力挽狂澜,成为中流砥柱。
所谓大学者,不是建筑,而是大师。魏我清华,引领潮流;天才的大师,灿烂的河星。曹禺、吴晗、洪深、若澄,是中国艺术园林的领军人物。王国维、冯友兰和金、都是伟大的哲学家。闻一多,梁实秋,俞平伯,民国文学大海中的巨轮。武玉高僧钱钟书精通中西,陈寅恪精通季羡林。叶、吴、在数学物理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钱三强、王、赵九章、邓稼先等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数学上,熊清来、、华、、陈胜、等,无所不在。堪称光学之父,后摘得化学工业之冠。张奚若先生拟定国号,梁思成是张定最好的国徽。杨振宁和李政道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姚期智·巴特灵奖是一等奖。光耀椅,德行大师;不拘一格,清纯优雅。回望百年,清华已经成为中外著名作家,造就了千千万万的人才,推动了中华的崛起。清华校友,两院院士,近500人;演明星也是半途而废;最高科技奖,已经出了四位先贤;治理国家的政治家花园更多。我喜欢我的清华,我是院士的摇篮,大师的摇篮。
已经一百年了,时间很长。展望未来,会有外面的一天。报国兴化是第一鞭。思考的精神,知行合一,独立自由的思想,是我们学校的生命之源。后来者要有上进心,批判创新;追求境界,攀登高峰,突破习俗;受辱之后,敢为天下先;培养众多道德模范、思想巨人、科学领袖、文化大师、治国栋梁、创业骨干。
太好了,清华!太棒了,清华!展望未来,鹏城万里要再接再厉,成为世界文化高地。呜呜呜!与其先鞠躬唱衰,不如大度一点:
在水木的清华,气氛很浓。历经百年风雨,国将绵延。民主科学,实事求是。自强不息,新人文。以德载物,以义为仁。锲而不舍,真心诚意。追求卓越,羞于人不如。国学被抓,锦缎被付。科技探李,俯视人间尘埃。培养栋梁,发光,做坤。有才华的人很多,而且很少。世界级的,期待好的谈资。
4.求清华大学的美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写清华的!
你的图书馆一定很少有人去。那么多大师都在清华,你还怕找不到关于清华的美文?去了解一下华大师范的作品精选吧!
以下为《清华大师文选》序言:
清华大师文选序
/section.php?book _ id = 466 & ampid=30230
虽然我写过很多研究老清华的文章,但我并不是一个怀旧的人。相反,我对新生活和新事物的热情远远大于以前。但是,看完这本书,还是很可惜:无论清华比老清华进步多少,“文风”都不如从前了。
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是篇幅所限,也可能是因为有些文章读者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没能抓住所有精彩的文章。老清华不仅有像朱自清、闻一多、俞平伯、朱湘、曹禺、洪深、李健吾、沈从文、钱钟书、、林这样的一流作家和诗人;人文社科的教授,如冯友兰、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萧公权、黄惠文、陈铨、张荫麟、吴宓,几乎都会写诗和散文,个个文采横溢;即使是那些专攻理工科的人,如吴、周培源、梁思成、等,也是诗词歌赋,口若悬河。杨振宁关于邓稼先的文章被认为是“文笔优美”的典范。老清华的整个学校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环境越艰苦(如国立西南联大),文化氛围越浓厚。文科教授受到的尊重不亚于理工科教授,尤其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他们是学生心中的“明星”。
九月初一走进清华,1955,那天晚上去荷塘和文婷散步,绿树杨柳,风和日丽。在星空下的荷塘小径上,我依稀看见朱自清先生从对面漫步而来,脚步轻盈。我突然意识到水木和清华是诗歌的摇篮和灵感的源泉。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曹禺的《雷雨》能在清华停滞多年后喷涌而出了。当时,蒋南翔总统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和才华横溢的学者。清华改理工科了。他还说,我们不仅要培养杨振宁和林家翘,还要培养曹禺。然而这个理想是空的。由于理工科工作繁重,加上政治气候的影响,50年代虽然也有几位作家,但成就并不尽如人意。写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张喜安主修冶金,但只学了一年就转到了钢铁学院。小说家、剧作家钟洁瑛顶着右派帽子走出清华。很难说他们的成绩和清华有什么关系。庆祝清华九十周年的时候,我让我的学生编了一本九十年代的诗集,其中五十年代的作品比较差。作为那个年代的学生文艺社社长,我心里难受。
改革开放后,清华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相比之下,清华校园的老建筑有被吞噬的危险。这是社会的进步,清华的进步,理应如此。无法想象一所现代大学蜷缩在一个小小的皇家花园里。但是,历史的进步总是需要人们付出代价的。去年邀请了一批画家来清华作画。大部分还是愿意以老清华的雕梁画栋为对象,就算画新的高楼也要加点古松岩之类的。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新东西?紫光楼真的建得很漂亮,但是我想写一首诗,却找不到感觉。这可能是“世纪之贫”,不是清华自己的问题。清华在加强文科建设,但与“文采”无关,不仅是管理、法律、公共管理学院,还有人文社科院,可能是文采的“杀手锏”。因为文科是“科学”的:比如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以前说是道德伦理问题,现在说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父母赡养的问题由此有了科学依据,但那些代代相传的赞美慈母的古诗词呢?好像没什么用。
有人说,那“文采”呢?!是的,“文采风流”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把今天的科学院院士召集起来考作文,不一定都能考出好成绩,还有不及格的担心。谁能否认自己是当今社会的智者和大师?但想到前段时间清华有个学生往熊脸上泼硫酸,进行“科学实验”,我就觉得“文采”可能和“人”没什么关系。他脑子里有点文艺,就会知道人是可爱的,是自然的,不一定能做出这种邪恶的事情。
最近,格非教授向清华大学中文系提出了申请。他是著名的先锋小说家。他来了不久,就夸清华学生的气场。在他的鼓励下,我让学生们编了一本学生作文集《雕刻西风的木匠》。我始终有一种经久不衰的乐观和自信:希望在纪念清华100周年的时候,我能编出一本《文采飞扬的新清华》,出版社能高兴地告诉我,这本书很畅销。
清华校园,2002年9月
5.有人知道清华四子之一的杨世恩介绍杨世恩(1905-?)——字子辉,浙江鄞县人。
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发表诗歌。毕业后在北京西单天梯胡同和孙大雨(滋子谦)、朱湘(滋子元)、饶孟侃(滋)合租了两间房。他们经常在一起吟诗,举止颇有魏晋风度,声名远播。因为四人的字号都带有“子”字,又都是诗坛后起之秀,所以被称为“清华四子”;后来四人都加入了新月社,也就是“新月四子”;在“四子”中,他是最年轻、最没有成就的,因为清华刚毕业不久就英年早逝,他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诗歌才华;都说杨世恩随和孤傲;另外三个,性格相似,势利、愤世嫉俗、急躁、暴躁,生活中难免时不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很快就会分手,各奔东西;关于杨世恩的史料几乎没有,留下一首著名的诗叫《她》。闻一多、徐志摩、“清华四子”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诗三大流派之一的“格律诗派”的代表。多年来,国际汉学家和中国文学批评家对“清华新月四子”的研究持续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