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友善的理解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友善”被列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友善”的价值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是一种珍贵的美德。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二十渡”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理解诚信、团结友善、勤奋自强、敬业奉献”,其中友善是人们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道德品质的行为表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与人相处时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有的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困难,经常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有的孩子浑身是刺,碰不得,不好说;有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些孩子忽视了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国家的公民,是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德育中大力倡导友善教育,引导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为“友善”的灵魂。作为他们的老师,责无旁贷。
一,友好教育的“三个有利于”
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处不在。校园文化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育人功能。
(一)友善教育有利于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激活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风建设包括校园文化、课堂文化、校风、班风、学风等诸多方面的营造,但其主体归根结底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大力实施友好教育,如鼓励学生尊师重教,教师以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说自己的话,以友好信任的态度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平等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形成积极、互助、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关系融洽,校园氛围好,教学氛围也好,自然教学质量提高。
(2)友善教育有利于为家庭培养孝顺的孩子。
诗中有“十月怀胎重,三生酬轻”;“但有多少爱有寸草,我得到了三个春晖”。俗话说“羊有跪胸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意”,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经到了超乎我们想象的地步。前不久,我们县发生的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不孝,骂长辈,甚至心怀叵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叔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总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付出更多。在家里,他们伸手要衣服,入不敷出,却从来不想为父母付出什么。实施友善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爱心和善良,引导学生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养成谦恭有礼的良好道德习惯,这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进则孝,出则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