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1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小学没有自由的艺术创作环境:新课标指出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工艺品,美化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由于班级规模大、课时有限、教师自身课时少等诸多因素,孩子只能选择单一工具绘画,没有自由的环境供孩子绘画创作,很多好的创意无法实现;或者项目需要的材料太复杂,就给学生一个空的主题,让孩子自由发挥开始画。这时候的孩子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画。
1.2要求学生作品千篇一律,重技巧轻想象: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理解和感受的重要途径,应支持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作业要符合课本的要求(如果允许画两朵花,不能画三四朵花,否则得不到好的评价,还会受到批评),作文要饱满,色彩要漂亮,导致学生的作业内容大致相同,有的为了省事干脆照抄课本。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间万物,推动了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阶段是大胆想象开始成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且可以永久保持。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课上要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不同风格的作品出现在同一个美术课上。我上过艺术课“未来城市”。课前安排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家长资源等多种渠道收集各个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谈论自己生活的城市,和孩子一起想象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让孩子的大脑对城市有丰富的表征。学生再画城市的时候,我只教孩子基本的构图知识,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孩子们的作品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设计的城市五花八门,充满创意,比如水果城、天空城、水下城、森林城、花园城...孩子们对他们的设计非常自豪,他们高兴地解释他们设计的城市的结构。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成就感的喜悦时,我也被深深感染了。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以成人的视角看待儿童美术作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像”是评价儿童作品的唯一标准。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评论孩子的作品,“你今天画的小猫真像”“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不一样?”看你画的圆不圆!".....,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家长在家辅导孩子画画,有的孩子会被要求画一只猫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画“不像”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的工作完成了,但由于孩子无法真正得到实践的机会,无法亲身感受到欣赏和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艺术活动时,应尽量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品或挑剔者。
2.2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绘画时畏首畏尾:有些家长习惯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影响孩子绘画时的思维,使孩子形成思维定势。当父母看到他们的孩子把草涂成黄色或红色时,他们坚持要把它改成绿色。当他们看到鱼被画在天上时,他们告诉孩子鱼应该被画在水里,这粗暴地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不仅要学会“看”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想”画。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孩子内心的写照。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因为他把森林画成了深棕色,被父母骂了一顿。我问孩子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告诉我,那是被污染的树,因为人们不注重环保。他希望获得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