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01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单词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要靠背诵。背诵也有许多功能,如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最旺盛的时期,小语种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既文艺又好看。通过背诵,学生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汇和优美的篇章,不断丰富语言库存;并且从朗诵中体会到作者在策划文章布局、遣词造句上的匠心,体会到表达方法的真谛,使其终身受益。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多读,多读到熟悉为止,多读到背诵为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更要重视学生的背诵。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期,更要注重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这学期教研的主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一,两个好处。

1.背诵有利于增强理解力。人有两种记忆,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理解记忆。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主要是机械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记忆也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转化。苏教授曾说,他小时候背过《孟子》、《史记》等书,但很多都不懂,只是背而已。随着背诵的增多,年龄的增长,所有背诵的内容都一一理解了,他今天深厚的文学功底就是当时背诵打下的。其实当一个人悟性很好的时候,背诵的好时光恐怕也就过去了。年轻,精力旺盛,记忆力强的时候要多背。就像牛吃草一样,先吃,吃饱了再躺下来慢慢咀嚼、消化、吸收。

2.背诵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只有记忆、吸收、储存大量的单词,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具备更好的语文素养。如果说背诵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写作就是一股清泉。唐代诗人杜甫云说:“读书如破万卷,写字如有神。”这里的“破”有点耳熟。读“破”了万卷书,写一篇文章就会有神来之笔。古代有些学者,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他们没有学过语法、修辞、逻辑,却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好文章。秘诀就在于他们对大量优秀作品的熟悉甚至背诵,形成了敏锐的语感。鲁迅先生在谈到写自己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也说:“我所依靠的,不过是读了几百本外国著作和一点医学知识。”可见,背诵与写作密切相关。这些名人背诵名篇名作,就像他们不拒绝往深潭里蓄水一样。他们有丰富的创作水源,才有“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的诗句可念。

二、十种背诵方法。

1.理解意义的方法。即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首先要理解单词、句子、文章的意思,然后再口背、背记,达到“从读中学到背”的目的。

2.提纲法。即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单词和句子,理解其表达的主要内容,从而加快背诵作为记忆。

3.异同比较。有些文章几段结构相似,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认清其异同,促进背诵速度,事半功倍。

4.把整体分成几部分。即让学生把一篇文章分成几段,每段又分成几个小节和句子。逐句、逐段、逐段背诵,由少到多,逐步积累,直至全部熟练背诵。

5.影像-阴影显示法。把要背诵的内容按其叙述顺序归纳成“图片”,借助幻灯片、投影、多媒体等视听手段(或简笔画)发布每一节的图片,帮助学生降低背诵难度。

6.业绩提升法。小学生好动爱玩,形象思维占优势。我们可以适应这种心理特点,采用表演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表演中加深理解,练习背诵。

7.联合成文法。背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些相关的单词或者重要的句子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来帮助背诵。

8.复制强化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一些短小精彩的片段,古诗词,名句,通过临摹来强化记忆。因为在抄写的时候,手、眼、心协同工作,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在大脑皮层留下很深的痕迹。同时,还可以通过临摹掌握一些难词的笔画和结构,方便接下来更准确的听写。

9.难度突破法。背的内容难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有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容易背,而中间难背,可以引导学生先突破中间部分。

10.音乐激励法。即给学生放一些音乐,营造一定的发声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刺激中帮助学生练习背诵。

背诵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背诵中,经常几种方法一起使用。同时,方法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背诵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我们的七大修行。

中国有句古话,“读一百遍,就明白什么意思了”。汉语词汇丰富,使用灵活。为了不用思考就能使用语言,我们必须重复语言数千次,这样语言的规律、意义和感觉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固定下来。熟读背诵会有“豁然贯通”的效果,正如朱所说,既抓住了文本,又理解了道,从而达到理解语文教学本意的目的。

1.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段落。小学语文课文多为优美、规范、通俗易懂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在教学中,一定要以阅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充分发挥教材的语言示范功能。“好书百读不厌,孩子细读才知自己”这句名言道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在朗朗书声中,往往能充分体现出文字的优美境界、象征意义和生动描写。阅读不仅是一项基本功,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阅读和背诵的时间,让学生扎扎实实地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精髓,把课文中的句子变成自己的。比如我们在教《东方之珠》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背诵:(1)背诵和看图相结合。让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仔细看图,让学生感受图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背诵与理解相结合。《东方之珠》这篇文章很漂亮,文字丰富。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香港三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再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意思。

2.背诵优美段落指南。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些美国短文。比如学完《东方明珠》《小露珠》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阅读,有选择地背诵片段,有的甚至默写。学生在背诵了一定数量的课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就会明白一些规律,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一旦背诵的东西背熟了,它们的单词,节奏等。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时间。学生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老师要愿意把自己的教学时间和作业时间交给学生。每日晨读无疑是背诵名著的最佳时间。老师要组织学生晨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你可以大声朗读,和其他学生一起背诵,边走边背...每天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也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片段后,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出来。比如定期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有机会展示自己,激发学习热情。

4.练习阅读,训练语感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培养语感。一般来说,有同桌阅读、小组阅读、自己默读、边做动作边读、边背诵边读等。,形式多样,使用灵活。

比如练习朗读鼓掌时,学生不时为同学或自己鼓掌。场面温馨,读书激情高涨。直觉和兴趣引起了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即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在笑声中很快背完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练习阅读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生读,老师也读,最好是边走边读,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同桌的学生配对,看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

5.尝试返回并强制记忆

。老师大声背诵,学生试着跟着老师默读或小声背诵。教师在背诵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强调容易犯的错误。学生跟不上的地方,要求在书上做记号,背完再写。

尝试背诵可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背诵和思考,避免口动心飞的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你尝试背诵的次数取决于背诵文章的难度。

6.拉回,带点带面。

让背诵较快的学生起来背诵,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又能引起其他学生的背诵欲望和竞争意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背诵的过程中,老师示范背诵,接受学生的评判,可以赢得学生的掌声和尊重,学生也会以你为榜样,更加起劲地背诵。

7.通过后面及时检查

。按照背诵的先后顺序给学生排名,按照背诵的准确程度给学生打分,对分数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重新背诵。先背出来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检查其他同学。

我们对指导学生背课文的方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验,效果不错。一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课文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拖拖拉拉的现象,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局面。二是符合小学生机械记忆强、善于背诵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眼、口、心、脑等器官积极参与记忆活动,大大加快记忆速度。此外,教师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既联系了师生感情,又促进了教学,一举两得。但是这学期时间比较紧,有些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在下学期继续做好这个教研课题的基础上,我们还会要求学生做必要的课外阅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虽然每个班级都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比如《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特的网》,但是远远不够,交流之类的活动也很少。)

第四,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我认为“少”这个字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少读,二是少记。如果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时间长了,说写就能一下子出来,就能得偿所愿。研究表明,只有“Expo”才能给人大脑皮层多方面的语言刺激,使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更加完整和紧密。那么,下学期我们就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储备充足的资源,创造条件。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许多花。如果你咬在一个地方,你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这两个主要阵地,选择寓言、童话、诗歌、科普小说等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为了保持书源新鲜,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打算组织学生开展捐书活动。用“提供-订购-切割”的方法,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2、引导提取,明确方向。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文笔”。因此,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提炼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我们会让学生准备摘抄,摘抄他们认为好的,对自己有用的话。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临摹,避免学生流于形式,盲目临摹,只重视“量”而忽视“质”。为了让学生摘抄有方向,还可以开设几节“好词好句”鉴赏课,引导学生对摘抄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并运用。

3.展示成果,激发兴趣。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阅读积累。小学生有很强的表达欲。经过阅读、摘抄、评价,很多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应该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利用活动课,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或游戏让学生保持充分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交流了积累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对这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他的原话是:“一千种宗教教人求真;学万千事,学做人。”这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目的,属于德性范畴;我们是否可以说:教千百种东西,教孩子明白;从千头万绪中学习,让孩子学会。理解是目的,学习是方法。这应该属于智力的范畴。我们教研组会团结起来,从这两方面入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