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快速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从广义上讲应该有四层含义:

老师是专业人士。教师专业发展所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意味着教师承担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只有将教师定位为专业人员,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自觉自主地为自身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这个职业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教育学科应被视为与教师相同的专业。因为育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相同任务。

2.教师是发展人。教育学的理想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里,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个“学习体”。然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还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只强调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导致了教师发展的落后和教师自我的迷失。正视和解决教师发展的落后,在探索和思考中建构新的理论,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在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的过程,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和审美的理解和把握,教育实践能力的不断成熟,教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专业成长代表着教师发展的意义。

3.老师是学习者。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这意味着教学中大家的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于老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努力,而是一种生命的活动,专业的成长,自我的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被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通过学习促进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性实践。

4.教师是研究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的教育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的深化和提高,就很容易陷在旧的经验里,照搬旧的方法。教师的发展是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把教学变成教育,实现教育意义。这一理念强调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不是他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中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参与的观察者,尤其是在一些不可复制的具体教育情境中,教师是最合适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综上所述,就个人而言,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表现在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上。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指出,教师的职业形象必须包括:一是符合时代的教育理论,并以此作为其职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二是具有多层次的知识结构;第三,特别需要有理解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因此,基于对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我们得出结论: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专业的教研知识、实施教研的专业能力和终身教研的专业精神。

但是,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永远不能简单等同于知识水平,更不能等同于学历水平。教师的文化素养很难“培养”和“灌输”,要靠日积月累的“渗透”和“孕育”。是指语文教师经过长时间的修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修养,是从事教育工作所特别需要的。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位、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的总和。其核心表现为:(1)思维深刻独特;(2)丰富广博的知识;(3)人性的丰满与善良。人文素质高的语文教师的形象标志是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智慧、心地善良、感情美好的教师,是智慧的体现,是人格的典范。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同事,我们都是以精神启迪和理解思维引导思维,人格塑造人格,生活滋润生活。

就一个群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还体现在以下四点:

1.群体发展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愿景是对未来的祝愿,是对发展前景的美好描绘,是希望和愿意看到的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愿望”的同义词。在某些语言环境中,两者可以相互替代。视觉和愿望的区别在于,在某些语言环境中,视觉侧重于前景和未来场景。

愿景和目标有什么区别?一般来说,目标是明确未来特定时间内的评价方向。目标是愿景的一部分,但愿景应该包含比目标更多的内涵。愿景包括两部分,一是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