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

第一部分前言2

一.培训班的性质2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二)正确把握中国教育的特点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

(四)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

三,课程设计思路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和内容4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第5节

第一期(年级1 ~ 2) 5

第二阶段(3-4年级)6

第三阶段(五至六年级)8

第四期(7-9年级)10

第三部分第12号建议的执行情况

一、教学建议12

二。评估建议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16

(二)正确使用各种评价方法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互动性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17

㈤具体建议17

三。编写教材的建议

四。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21

附录1关于背诵优秀诗词散文推荐文章的建议21

附录2关于课外阅读材料的建议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25

附录4识字和写作教学用基本单词表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词表28

第一部分是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使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和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给语言使用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和创新的思维,这对人们运用语言和选择文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学会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互交流,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读写能力,用英语口语进行阅读、写作和交流,以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正确使用语文。语文课程也要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样的。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影响,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团结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公正、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汉语课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祖国语言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所以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验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要特别注意语文的特点对学生读写、阅读、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要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在兴趣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团结合作和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倡导。

(四)努力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建设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阅读、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同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发展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灵活的实施机制,并不断自我调整、更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