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的基本实践
1,抢占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坚持“开全课、开足课、上好课”。虽然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完善,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兼职代替全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小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水平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加强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初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真正从课堂教学中要求质量。
2.推动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做到了:从过去注重考试到今天围绕素质教学,从过去注重知识到今天千方百计促进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过去只重视少数到今天面向全体,从过去拼命灌输到今天启发诱导,从过去冷面训斥到今天民主平等合作探究。
3、三支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管理团队的建设。通过上级部门的选拔培养,年轻的校长、园长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
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我们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学习、派出观摩等方式,不遗余力、持之以恒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三是教研团队建设。以教研组长选拔培养为突破口,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立足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络,为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和教学事实与有效性的统一;化压力为动力,坚守“恒心”二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讳忽冷忽热,虎头蛇尾。一滴水之所以能磨掉一块石头,靠的无非是一心一意的目标和一心一意的目标后的坚持不懈。有了这种“恒常性”,所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会成为教师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强大动力;化刚性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虽然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具体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还是要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把高消耗变成高效率,落实一个“质”字。真的要求每节课都有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开发各类地方课程资源,努力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优势相结合。比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力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同学们的实践相结合。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艺等兴趣课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化繁为简,客观、公正、简单地定量描述每个教师每个学期的全部工作,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平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分级制,淡化分数壁垒,强化分数进位,保护学生自尊,提高学生自信,激发学生进取精神。
○推进教师装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校从镇初级中学本部和分校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偏远乡村支教一年。同时,新分配的教师全部分配到偏远小学工作,不仅有效加强了偏远小学的教学实力,更重要的是给偏远小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无限的青春活力,有效推动了偏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不能掩盖我们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许多缺点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品牌不亮、质量不高、旗帜(特色)不亮”。微观上,“途径不明,方法无效,观念不新。”原因如下:课程改革资金不足,管理套路陈旧,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媒体渲染,风气不正。
虽然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症结在于我们的师资队伍和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工作倦怠,忽视问题的存在。农村的老师大多在一个偏僻的学校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乎没有出去观摩学习过。外面的美好世界对他们来说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的偏角让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久而久之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视而不见。
2、功利心,泯灭创新激情。要检查,就要备课,改作业。要考,就得加班加点,满堂灌。想要工作评价,就把材料拼凑好,赶紧去。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我上课,不想谈绩效考核。大事小事都要知道,吃喝也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很多乡村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各自为政”,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交流。总觉得自己对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对比自己大的讨论“没兴趣”,对关于自己年龄的讨论“没信心”。
4、制度滞后,制约质量的提高。因为农村小学七八个老师一起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办法朝夕相处,谁也不想和别人争那30%的浮动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丰厚的资金来补充,把浮动放在一边。久而久之,很难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质量也无从提高。
三、着眼未来,我校教学工作的设想
没有教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就没有学校。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学校永恒的主题。在今后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一以贯之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持续稳定、能够大幅度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改革,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321开放式教学”策略,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许可:允许学生打断,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两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1宽容:对学生过错的宽容。把握教学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规划严密、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训扎实、实施方案切合实际、督促指导务实”。彻底杜绝监督指导过程中“认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我们坚信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到“严格监督、真诚指导、热情指导、耐心疏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六个行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出六不”——突出重点难点,涵盖方方面面;突出精华,言简意赅,不要以练代说;突出思维训练,不要满灌满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增加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率,不全面补课;强调因材施教,不要搞千人一法。让课堂教学少一些死板,多一些灵活。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满意程度的“晴雨表”,关系到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员、以岗竞聘、以岗定责、以绩效定薪。适当拉开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不辜负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投入机制倒逼教师成才”——明确规定学校年度预算的5%必须全部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必须全部达到本科和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会给每人一定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本教学刊物,每学期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1本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金牛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分为“课程改革成就奖、教学评价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习困难园奖、自学成才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褒奖先进,激励落后,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降低“一个重心”——教学和科研
教学研究侧重于教学反思、教师群体和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盲目求异,过分追求原创,只求花哨美观,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付出金钱和生命,最后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教研选题方面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选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问题作为课题来对待。把校本教研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和科研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和及时转化成果相结合,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的嫁接,将教学研究成果移植到教学实践中,以实现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项目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学习中,基于“以课例展示思路,回归课堂”的思路,实施“两阶段六环”教研活动,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讨论课,第二阶段:听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提高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