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上课思考的现象。尽管我们不断提醒,这仍然是一个临时的解决办法。其实我们也知道,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几十分钟那么长。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正在被讨论。学生根本不用脑不用手,只是被动地听。容易分散注意力,削弱听课效果,一些重点难点也只是混在一起。能否面对现实,缩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杨司中学的“先学后说,课堂训练”解决了这一难题。杨司中学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每门课,老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学课本,做课本上的习题。老师上课布置作业,上课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学后的“教”字,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评判学生做的练习,由老师个别指导。

一节课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可以自学,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学生间的研究讨论来解决。只有剩下的那部分困难才是我们解释的重点。对我们来说,只要学生的自学活动能让他们实现自学目标,那就说明困难。这样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因为有检查的监督,不容易思考,自己动脑,所以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缩短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和难点。自考之后有相应的考试和辅导。该班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老师在讲台上讲了很多,学生昏昏欲睡的效果和它的效果不一样。

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削弱了教师的作用?不是的。在我们的课堂上,只要准备好教材,我们就可以把能想到的都想到,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扔给学生。缺少“预备生”。至于学生能接受多少,很难顾及。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自学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然后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把握。只有吃透教材,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为他们提出合适的自学目标,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先学后教,课内训练”不是方法,而是原则。我们应该真正解放学生,信任他们。我相信学生可以做得很好。教师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组织和指导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需要我们吸收其精华,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只是个人经验,希望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生本教育”学习的体会。

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效益。我仔细研究过《生本教育》这篇文章,深有感触。现在我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1.更新观念,改变观念。传统教育也讲究更好的把握课堂,但教学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接受者。素质好的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陶醉于自己的解读,素质差的,课堂平庸,学生昏昏欲睡。这样就严重违反了教育规律,课堂没有实际作用。经过学习,我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学了才能真正学,知识才是真正掌握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为了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好导演,争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2、考虑周到,狠抓落实。确定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具体操作。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真的认真思考,狠抓落实。

首先,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理顺知识点,考虑如何循序渐进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法、手段和问题?要准备教材,准备教法,准备学生。

其次,是课堂。课堂是教师发挥导演艺术的舞台,也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师要敢于放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各种环节,让课堂在自己的掌控下,一步一步的稳步前进。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学有所得,有所收获。我不怕问题。出现问题后,老师不要焦虑,更不要自己揭示答案,让学生自己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玩得开心。教师是参与者,与所有学生分享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乐趣。

3.做好其他常规环节。批改、辅导、考试要及时,第一时间反馈所学知识,弥补差距,及时补救。

只有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才能使课堂效益最大化,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成果。我努力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贡献。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依据,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循序渐进,耐心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入手,让学生从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和课堂气氛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到学习的起点。教材可钻可跳,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可发挥,学生可被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及能力所感染,抽象的知识可融入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进入“想通,不会说”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高二上册学完2、3、4的乘法口诀后,学一节乘法加减法的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王爷爷在麦田边上种了几个玉米(展示课件:种了四个玉米,每个玉米有三个玉米棒子,展示王爷爷拿着铲子走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你。问题是什么?学生们立刻知道有多少根玉米棒,然后学生们列出公式。老师继续说:突然有一天,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于是它把香蕉扔掉,偷偷掰下一个,然后迅速溜走(展示猴子偷吃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过来一看,啊!王爷爷,他怎么说?学生连忙说:怎么少了一根玉米棒子?现在有多少玉米棒子?所以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然后我问:怎么用公式算出结果?所以,有的同学很不解,有的在比比划划,有的在结对说话。很快学生们列出了公式。诸如...这种教学是合理的,情境和数学问题相互交融,学生感到舒服,对学习感兴趣,整个学习过程是逻辑的,自然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展开了他们的思维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加兴趣

数学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人们不断总结、抽象而形成的。然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和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所以一定要把数学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理解100以内的计数”的时候,我把火车票、门牌号、公交车站、车牌、篮球赛的比分都展示出来了...学生们从如此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他们已经学习的20以内的数字不能完全代表生活中的数字,他们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解65438+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

(三)巧设习题,加强兴趣

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传授的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新厌旧、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灵活的练习,在注重练习的层次和方法的同时,注重实效。对题型进行科学安排,安排一些游戏、比赛、开放性练习等。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1.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求口令”、“小动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戏。比如教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收发数的游戏。在每组中,老师对第一个学生低声说出一个数字,然后用这个数字减(加)5,再把这个数字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再用这个数字减(加)5,再把这个数字告诉第三个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算完,举手示意结束。然后最快传递数字并正确计算的团队获胜。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嘴,使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打开。开放式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广、解法灵活的开放性问题。还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训练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完《认识人民币》之后,我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练习题:“小明现在有五张1的人民币,五张20的人民币,两张50的人民币。我想买一本一美元的练习本。你猜小明会怎么赔?”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在求解时,必须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还必须考虑1角、2角、5角组合成一元的各种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我评价,自我提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将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21世纪将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我们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特点,开展“看谁认为对,谁做得快”,“看谁做得对,谁做得巧”,“夺红旗比赛”,“男女比赛”,“团体比赛”,“小能手”等竞赛。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从小学习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巩固利益激励的结果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容易迁移。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这样才能巩固和持久。因此,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来巩固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编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编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在编题练习中,我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不同的等级进行训练,比如选择合适的条件或题型对题型进行完整的补充,根据某个题目编题,根据图片编题,阅读单词或关系等。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回答,比如学生自解,你来编我解,合编共同解,一人编大家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或补充问题,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这时候,我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给予肯定或表扬。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也使每个人都尝试着拥有成功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巩固。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效果

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任务。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并广泛应用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然后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现数学丰富的美学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约美、对称美、辩证美,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绝佳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探索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