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信心,才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我们会积极追求和探索。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一个表扬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对“我能行”充满信心,他们会主动去参与,去探索。1,平等对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古人云:“师从老师,信其道。”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作为老师,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应该被平等对待。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一跳摘苹果”的乐趣。我在授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并通过回答问题体会参与的乐趣。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心情,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敢于质疑。比如我在教《倔强的小红军》的时候,设计了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简单的一个——找出描述小红军长相的句子。难——“你从小红军的外表看出了什么?”更难——“从小红军的外表,你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明你的理由。“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2.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课前导入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序幕”能产生引人入胜、引人入胜的效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在教课文《太阳》的时候,一开始就问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几乎每天都与太阳相遇。那么,谁能说太阳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大如圆盘,大如月亮……)我接着问:“如果我们飞的话,要多久才能到达太阳?”(同学们回答:一小时,一天,一个月……)这时,我正好引起了兴趣:“同学们,看来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太少了。今天,让我们学习课文“太阳”,从中你一定会学到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这种巧妙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可以从多角度解读。在教学中,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应该千篇一律,而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明辨是非。比如课文《麻雀》,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掉下来,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猎狗面前。它竖起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当时他问:“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一直叫?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之后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时候老师要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第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为一餐;授人以鱼,终身受益。”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对知识的肤浅理解,而掌握方法和学习知识才能挖掘潜力,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变“学”为“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方法是关键。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自然会自信而轻松地接受知识。
在小学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如何训练学生独立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先帮助后释放的方法:首先以一个片段为例,我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字、词、句、段、朗读等方面进行训练,明确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和难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剩下的部分。比如教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习步骤安排如下:1,预习。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景。2.看视频,听课文。让学生观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如画的视频,再配上文字记录。让学生用感官去感受自然之美,用耳朵去听陶之类的话。3.和学生一起学习春天的自然部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并画出表现小兴安岭美丽春光的单词和句子。4.同桌互相讨论,点名听写。5.引导情感阅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6.老师总结。分析完这部分内容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阅读、查找、讨论、陈述、重读。然后让学生按照学习方法学习剩下的。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这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大纲强调“让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整体,在阅读中感悟东西,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感染”。同时还强调“学会大声朗读、默读、重复,学会精读、略读、浏览……”阅读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做了以下尝试: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②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3)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每次阅读都有所收获。4.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2.学生应该养成阅读时标记图片的好习惯。
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过:“读书不做标记,等于不读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养成读、看、画、思的好习惯。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词和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进行分类,理解和记忆。有了这样的要求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形成了。3.学生应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小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也就是书本知识。除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和书本打交道。所以,让学生借助教材提前学习,并让他们自己动手,用嘴、用脑,就会化被动为主动。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①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阅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课后的思考问题)3。自己找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资料。总之,语文学习中的预习,本质上是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规律,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