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教育版语文三年级第11课《一条大鱼》的思考。

课文《一条大鱼》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记叙文。文章描述了一个月夜,汤姆和他的父亲在月光下钓鱼。捕获一条大鲈鱼让小汤姆充满了惊喜和自豪,但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的父亲坚持要他放生一条从未见过的这么大的鲈鱼。这篇文章展示了爸爸和汤姆遵守社会道德和社会规则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理解汤姆从钓鱼到放鱼的心路历程是本课的重点;很难理解父亲让汤姆放飞鲈鱼并得到有益启示背后的深意。

小学语文课需要兴趣,“兴趣”是指兴趣和道理兴趣,“味”是指语文味。有了这两个兴趣,才能完成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有兴趣,课堂就会充满真情实感;学生感兴趣,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如果他们语感强,就会有扎实的语言训练,对语言有感动,有感觉,有品位,语言素养就会全面提高。

在钻研课文的时候,我首先确定了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爸爸说的“不管别人看不看,我们都要遵守规则!”这句话一定要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段文字按发展顺序分为“捕鱼”和“放鱼”,层次分明。“钓鱼”部分重点讲述了鲈鱼的大小、美观以及捕捉的难度,描写生动有趣。父子对话是“放鱼”那部分最精彩的。通过父子之间的冲突,揭示文本中蕴含的哲理。穿插其间的是汤姆心理变化的主线。明确文章的骨架和脉络,理解教学的重点。

在设计教学时,我从语言和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感受情感,理解道理,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在矛盾中走进汤姆父子的内心,感受品味语言的趣味,理解道理。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钓鱼和放鱼。

钓鱼(1-5自然段)主要由三个问题来教:

汤姆钓到了哪种鱼?“哦,多大啊!是一条鲈鱼!汤姆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把握:“真大,没见过”体会鲈鱼的大小和珍贵。

汤姆是怎么抓到这条大鱼的?第四自然段,学生掌握“急拉、放、放、旋、跳、摆尾”,认识到鱼大,钓鱼经验丰富。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们最后感叹汤姆不易钓鱼。

鱼放(6-13自然段)主要围绕爸爸为什么坚持鱼放和汤姆的态度开展教学。

学生们可以很快发现为什么他们的父亲要鱼。放鱼有原因,不放鱼有客观条件。学生找汤姆的态度的话里,以及钓鱼不容易为感情铺路的话里,把班级推到* *这里。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放不放鱼,学生热烈讨论,各执一词,成了这节课的两点,体现了语文课堂上的“辩”。

但是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有了这些问题:

1.课堂上有辩论,但是老师的问题太多太细。一节课下来,所有的老师都在让学生回答,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老师也很累。

2.老师没有及时掌握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课文没有上升到一个层次。比如说;在班级辩论的过程中,一个学生说:“我愿意放过它,因为鲈鱼生活在水中,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生命。”这节课产生的点,老师没有及时把握,只是停留在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的层面,显得有些简单。

总之,在教研中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教学技巧,也丰富了我的教学思路,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我会一直努力学习,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