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孩子的心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材料的内容很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金色的种子。我们语文老师就像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我们应该尽早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让他们开出美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就文学与道教的关系而言,文学是道教的形式,道教是文学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的语言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国语言的美好、伟大和表现力,对孩子的影响是涓涓细流的,是意味深长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一、在具体情境中,唤起爱国主义的情感1,从感受形象出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刻的。而一个人的情绪与认知密切相关,认知是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儿童也不例外。世界通过图像进入人的意识,尤其是儿童。年龄越小的孩子,生动的形象对他们思想的影响越强。从别林斯基的名言“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用形象、画面说话”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语文老师也要学习诗人的做法,基本用形象和画面说话。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通过展示图像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因此,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孩子带入根据课本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知课本,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显然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比如《草原夜行》就像很多红军长征的故事一样感人,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本文中的红军战士是热爱祖国的典型人物。2.抓住关键词汇和句子,深化爱国主义。每篇文章都有关键词和句子。如果能抓住重点单词和句子进行教学,反复阅读和思考,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接受思想教育。在《詹天佑》这篇文章里,我觉得有一些句子是值得理解的。比如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否则,不仅那些外国人会嘲笑我们,中国的工程师也会失去信心。".这句话讲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因为这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而且是一条“有竞争力”的路。这条铁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等修好了,可以反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展现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我把这句话理解为重点。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当然,理解关键句一定要和全文有机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离开整体,只抓住几个词,学生就不会被关键句子中包含的美所感染,也不会理解真正的含义,更不用说接受任何思想教育了。所以我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不仅反复阅读这句话,而且总是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让学生简单说出老师介绍的时代背景,了解当地艰苦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詹天佑在恶劣的环境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学生仔细阅读和思考。这样,在学生了解当时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这句话,让詹天佑的伟大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中。再举个例子:我说:“他们认为这么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不容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这句话与上一段“这条铁路不到四年就建成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相比,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大声朗读和比较,学生们自然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并为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深感自豪。3.从高尚的感情到正确思想的形成。孩子的情绪很容易被唤起,但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情绪的产生上。因为孩子的情绪不是永恒的,它是在认知的过程中产生的,会随着认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在产生情绪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即在“情”的教育中,有“意”的因素。”“情”与“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根据儿童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情感的培养;正是因为孩子情绪发展不稳定,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从“情绪”到“理解”的过渡。这样,学生的情绪就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这种从“情”到“理”的概括,自然离不开汉语的特点。必须一直伴随着影像,必须在激发情绪的过程中为正确观念的形成做铺垫,这样才会成熟。第二,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的爱国情怀。教学中展示的情境,孩子依靠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发思维活动。在孩子的思考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个别现象中,逐渐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精髓是不可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就是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适当的语言训练会让学生感受更深,认识更清晰。1,从身边做起,认识祖国的可爱,得到作文的主题。在作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要引导孩子从侧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体验。首先,你可以结合当地的教材。孩子们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山上,掌握了“祖国”的概念。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先认识的祖国和世界的一个角落。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乡和祖国”在人们的意识中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家乡的山山水水、光辉历史、最新成就,可以引导孩子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得爱国作文的题材。我们实验班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带着孩子到高处,往远处看。通过了解东南西北,他们观看了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学时,通过一次春游家乡的景点和新建的海港码头,进一步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做了题为“邀”的锻炼训练;高三时,他们带领孩子们漫步在家乡的河边,登上家乡美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欣赏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得“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的主题。其次,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从他们的所见所闻中,储存了很多关于“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祖国”的信息。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去认识,去体验,去选择。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场景:蓝天下飘扬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视的眼睛...课后,少先队员想象中的“认识祖国版图”、“去边疆”、“去北京”、“为祖国生日做一件好事”、“放飞白鸽”等旅行,都是值得孩子们细心体验、精心挑选的爱国题材。第三,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都会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孩子虽然在上学,但是和社会是有联系的。如果我们引导他们倾听祖国的脚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微笑,为祖国的胜利而激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获得主题,会促进孩子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主题,不仅可以及时练习表达,还有助于积累,然后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2.引导体验,唤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美感和道德感。这必须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没有爱国,就没有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连”和“热度”,尤其是爱国情感。一旦爱国主义被唤起,就会诱发孩子的道德行为。从小就有这样的情感基础,通过不断的强化,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复兴勇往直前,为未来祖国的安全浴血奋战。而孩子的爱国情怀是和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不多,要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怀,必须依靠直观的形象和文字来主导他们的认知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在唤起孩子情绪方面的作用。人在情绪活动中容易产生想象力,想象力往往成为情绪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源泉之一。所以在孩子的观察和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来唤起和强化爱国主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人天生就有情感内核。如果能栽培好,它们会发芽长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3.传授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内心感受。适当的语言训练会让孩子感受更深,理解更清晰。在孩子得到爱国作文的主题,有了表达的欲望后,让他们去表达,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写这类作文,往往需要练习者运用记叙文、描述文、抒情文、议论文。而小学生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述风景的“美”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从“分层次、分方位描写”和“叙事中的适当联想”两个方面入手。我们期待明天的丰收,我们要立足于今天的耕耘和播种。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在孩子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精耕细作,一定会收获爱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