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中乘法,初步理解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讲授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教师带领学生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树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倍”的关系,知道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知道如何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问题。
2.比较两个量时,沟通“一样多”与“1倍”的关系,“几倍”与“倍”的关系,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数”的概念,懂得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时代”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纸、学习工具箱。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提供材料
1,对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海边吗?今天,科技组的学生正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我们一起去看他们的收获吧!(展示态势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来)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交换反馈。
假设1:学生可能会问和与差的问题。说明学生在问我们之前学过的两个量之间的和与差的关系。
假设2:学生可能会问关于倍数的问题。
(注:预设二是根据学生上课多问的代次来设计的。)
3.对话:王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吧。
学生一起读书的问题,老师发帖的问题。
4.对话:看完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可能会问:什么是时代?)是的,我们以前从未见过两倍的知识。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它,与时代交朋友。
对时代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在海边捡贝壳的情境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铺垫。使用课件中出现的问题来介绍新课并揭示主题。
第二,分析材料,理解概念
(一)操作示范,初步了解时代意义。
1,对话:请再仔细看一遍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数学信息?(指生活)
2.秋千:用你手里的工具荡出王鼎和李飞的贝壳。
学生操作学习工具,老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3.观察:李飞捡起的六个贝壳和王鼎捡起的三个贝壳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1: (1)李飞比王鼎多捡了三个贝壳。
(2)王鼎捡到的炮弹比李飞捡到的少3枚。
假设2:李飞捡起的炮弹和两个王鼎一样多。
假设3:李飞捡起的炮弹是王鼎的两倍。(这是上课时在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以下教学环节是按照预设的方法设计的。
对话:有没有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炮弹比王鼎多三枚?
默认1:画一条垂直线(在李飞和王鼎三个贝壳后面画一条垂直线)。
预设2:将李飞的炮弹数量分成三份和三份。
说说:现在李飞的炮弹有多少部分?
默认:两部分。
对话:(老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鼎的炮弹数量有什么关系?这部分呢?
默认值:一样多。
默认:相同。
(2)以下教学环节是根据预设2设计的。
对话:你能给我们展示一下李飞捡的贝壳和两个王鼎捡的一样多吗?
在黑板上放一个钟摆,得一分。
说说:现在李飞的炮弹有多少部分?
默认:两部分。
对话:(老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鼎的炮弹数量有什么关系?
默认值:一样多。
这部分呢?
默认:相同。
(3)下面的教学环节是根据预设的三个来设计的,即课堂生成。
对话:李飞的炮弹是王鼎的两倍。你怎麽知道?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阶级世代:李飞的炮弹数量有两个3,所以李飞的炮弹数量是王鼎的两倍。
对话:你太棒了!这堂课老师要讲什么,你们已经提前认识了。多么喜欢学习的孩子啊!
谈:同学们看,如果把王鼎的壳数3看成1 3,按照这位同学的说法,李飞的壳数里有两个3吗?(默认:是)
对话:那谁能上来指着说?
指着黑板说。
5.说明:我们把王鼎捡到的三个贝壳当做复制品,是1 3s。李飞捡的弹壳数量中有两个3。
总结:6里面有两个3,所以我们说6是3的两倍。
6.说话:伸出小拇指指一指,圈一圈,和老师说话。
在同一个地方互相交谈。
7.对话:现在,请大家再把学习工具摆好,看谁最厉害,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李飞的炮弹数量是王鼎的两倍。
学生再放一个钟摆,让学生在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三三两两的放?是基于谁的数字?
对话:李飞比王鼎捡了多少次贝壳?你现在知道了吗?谁说点什么。
(2)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时代的意义。
王鼎把他的贝壳给了一个好朋友。王鼎现在有多少炮弹?(2)那么现在李飞的炮弹数量是王鼎的两倍?
2.对话:请用手中的学习工具再设置一次。设置的时候先想想。你应该根据谁来设定?你想要多少份?
学生荡秋千,老师巡视引导。
3.秀沟通:怎么说呢?追问:为什么要两个名额?
4.课件演示:6有三个2,6是2的三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充分的运算活动,在每次运算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运算,然后通过运算后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运算活动的意义,让学生初步理解“次”的含义。
第三,借助材料,总结概念
1.对话:李飞也是六个海螺壳。为什么是王鼎的三倍,王鼎的两倍?
学生交流思想。
2.回顾和总结:我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
引导学生整理认知次数的方法:摇摆和转圈。
3.揭秘题目:通过摆姿势,转圈,说话我们知道6里面有两个3,6是3的两倍,所以同学们真的和3交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会发现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初步认识到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第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填,说,深刻理解时代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论文的内容,然后展示交流。
2.解决问题。
说说:我们再回到海边吧。还能问时间的问题吗?
提问,老师选择其中三个来解答。
(1)刘玲捡的贝壳比王晶多多少倍?
画一个圈,报告结果:8中有两个4,8是4的两倍。
老师注:8是4的两倍。可以用一个除法公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8是什么意思?4和2分别是什么意思?
老师注:时代不是公司的名字。学生一起阅读关于时间的小知识。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捡的贝壳比王鼎捡的多几倍?”AC公式,修正结果。
(3)解决“林杰比李飞捡贝壳多多少倍?”,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思想,对3的理解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65438+4的0倍,5是65438+5的0倍。
学生举例:告诉我谁比谁多1倍。
观察: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换意见。
总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里的运算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公式,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也可以用除法公式求解。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次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关于“倍”的小知识,明白倍代表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作为单位名称。
五、回顾、总结和改进
对话:你从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和情感进行回顾和总结。)
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时间的问题。希望你们用数学的小眼睛找到它们,用数学的小脑袋计算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发现并求解生活中的倍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