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亲爱的领导和老师们:
大家好!
正是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相聚在风景如画的北津。一群聪明人从不失手,但有几个又长又咸。这是教育界的一次盛会。我是仙堡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带着一颗朝圣的心来参加交流,愿听各位高见,求真理!
我交流的题目是《关于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尝试与思考》,很难入方家的法眼,重要的是参与。下面说说我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尝试和思考:
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但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我认为从阅读中学习方法,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可以相辅相成。
目前考试、阅读、作文的比重越来越大。各方面的文章看了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没用,尤其是高三语文。时间紧,任务重。我常常在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容应对考试?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加强“段”的训练,提高读写能力。
我们学生作文差的关键在于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没做好,有三个症状:关键段落不连贯,不具体,不生动。想象一下,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纽带。连一段都不会写,怎么写一整篇作文?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作文首先要“守法”,逐步过渡到“不可能”的自由表达阶段。
中年级侧重于“段落的构成”,注重段落的构建方法。学习部分中的分层,其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分层方法:如“总-分-总”等结构方法。以中学课文为例,通过薛瑞的课文,学生学会了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学会了三潭映月,学会了按空间方位顺序叙述的方法,学会了铅笔盒。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这段话是围绕什么句子写的?让学生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以参考李时珍,海底世界等文本。为什么学生害怕做阅读题?这是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
我们高三学生写文章,往往抓不住重点段落。详细的部分不具体,容易记成流水账。原因在哪里?在阅读和写作段落的训练中,他不会专门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是致命的!我们可以把一段话看作是一篇文章的浓缩,分层的方法也适用于分段,这样阅读一篇幅面不大的文章就有了基础。我想:这种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应该也是教材编排的本意。
阅读和写作,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它们,其实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简单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有战略地位,保持开放的心态,抓住重点,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平时经常练习写作,不要急于挖井。
第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一个完整的语言。
刚才讲了重视基础,发现段落作文的内在规律,读写结合。这是语文的工具,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内化语言,升华情感,受到熏陶,则是语文的人性。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人文情怀。我们如何在阅读和写作中贯彻它们呢?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孩子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就像读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为什么这么说。你想让我们明白什么?有时目的性很明显,直接写在文末,写作中称之为“张先治”,在文末点明主旨。其他作者隐藏了自己的目的,需要我们仔细了解。现在我们听老师讲,不听别的,只看他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挖掘文章中隐藏的含义,情感如何逐渐深化升华。有的老师不得不在公开课上充满美感,反复朗读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内化语言,重走作者情感升华之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讨论这个?因为借助阅读教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这就是我们作文中的精华,精神,精神!
文字是作文的范本。当我们写作文时,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一步一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就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真的能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我们还会害怕考试吗?这叫“一拳一个劲,免得百拳来。”
至于如何选材,如何具体指导?如何写鼓励性的评论?老师们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关键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能引起自己情绪的内容,一定会事半功倍。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面谈谈指导小学生诗歌创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去年,学校给我布置了教六年级语文的任务。教科书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诗歌的。我对诗歌有偏爱,有引导学生写诗的冲动。不知道是福是祸。我认为增长知识对学生总是有好处的。在我接触到“诗歌拾贝壳,与诗歌同行”这个单元之前,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方法,带领他们去感受课本之外的诗歌中的美。这种美是生动的,直观的,微妙的。记得我介绍的第一首歌是汪国真对萤火虫的描写。孩子们读了诗,感受到了隐喻带来的语言魅力。此后,汪国真的《春天的邀请》、徐志摩的《告别剑桥》、叶佳修的《外婆的澎湖湾》、余光中的《乡愁》、李叔同的《告别》都被学生们读过。眼看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我开始指导学生尝试创作新诗,探索如何运用修辞让语言更加生动,给学生如何搭建诗歌结构的架子。只要把第一节的架子搭好,后面的几节在结构上一般都是一样的,给人一种吟叹的感觉,感情也在逐渐加深,就像余光中的乡愁一样。一开始学生怕困难,我就给他们演示了一下。虽然粗糙,但是点着了。说真的,我也没想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只是带着玩玩。没想到学生们的创造力真的很惊人,新诗也真的是那样。此时,我进入“诗拾贝壳,与诗同行”诗歌单元,同学们表现出惊人的热情,创作了许多小诗。我把这些小诗整理在我的QQ日记里,给我们学校的老师看,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中心校徐德贵校长和沈启东校长非常重视,专门为这些小诗编了一本诗集,取名《放飞童年梦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下面谈谈对读写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必须展现汉字魅力,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在识字方法上,我的思路是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不同于其他语言。我们可以把汉字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与汉字的构词原理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帮助学生在感性层面建立意义联想的通道。减少小学生的机械抄写,我记得有同学老是把“神”字的偏旁部首写错,多写,把“是”字写在“易”字旁边。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想了一下,告诉学生:其实这和古人的祈祷活动有关,他们用占卜、祭祀等方法得到鬼神的启示,所以“神”字是”。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写出“神”这个字,还可以写出“幸福”、“祭祀”、“牺牲”、“祈祷”这些部首相同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建立意义联想。学生可以通过书写联想图片,从一个字想到一串字,把孤立分散的汉字连接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说语文是形象的艺术并不为过。如果能从这一点得到启发,进一步探索“六书”的构词规律,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贴近事物的本质。从词到词,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的本义,再以此类推引申意思。将单词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词源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到单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从而让中国文学活起来!
电脑的普及成功地让我们“弃武”。环顾四周,能写一手好字的同学寥寥无几。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不会写字的“人才”,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越来越自信。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引导学生写一手好字,意义深远!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六年级很多学生作业难以辨认的事实,我坚持用自己规范的书写影响学生,逐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在具体操作中,不可能把常用的汉字都练出来。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体结构的规律,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着重练习,找出例子来练习,如
据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有41个。如果你把这几个字练好,可以事半功倍。
我也从古老的书写方法中寻找灵感。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六年级班在期末试卷上展示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教师节刚过,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快乐和努力并存,动力和压力并存。我想借此机会向所有的老师表示热烈的赞扬。你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没有你对戴岳的痴情,怎么会有北大清华的有志之士?
没有你们的榜样,严父慈母,婆婆,考场上怎么会有千言万语让人落泪。
没有您的细心和匠心,怎么会有五彩牡丹牡丹?
没有你的蜡炬,春蚕早长,又怎么会有小凤凰,万里龙腾华夏梦?
“通化万里观山路,小凤凰比老凤凰清”教育战线上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我仿佛看到了芜湖县小学语文教育的辉煌未来!
最后,我想把王波《王腾亭序》中的一句话送给年龄相仿的朋友。我要鼓励我的老师们:我宁愿老当益壮,我宁愿动脑子;穷则思变,不落青云之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