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低年级如何开展口算教学

第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言语错误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为“粗心大意”。事实上,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是由心理现象引起的。正确分析其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算出错有几个原因:

1,粗略感知。小学生对事物感知的特点是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而不太注意事物的联系和特点,因此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完整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情节形式,呈现的形式也比较简单,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不考虑自身的含义,容易对相似和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知觉扭曲,从而导致错误。比如有的同学经常把“-”当成“+”,把“67”写成“97”,“100”写成“10”。

2.注意力障碍。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不易分散、注意范围不广,容易被无关因素吸引,出现“走神”现象。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广,当要求他们把注意力同时分散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上时,往往会顾此失彼。比如,大部分同学可以单独口算“7+24”和“31-16”,但两个题合在一起,就能算出7+24-16,往往会出错。

3.外观模糊。从运算形式来看,小学生口算是从直观感知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的过渡。从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生动的。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孩子经常出错。比如,有的一年级学生在做7+6加法时,脑子里对“分解”、“凑十”、“合并”很困惑,想象不出“凑十”的具体过程,从而出错。

4.情感脆弱。做口算时,学生们都希望快点算出结果。有些同学在做口算时急于求成。当数量少、计算公式简单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轻敌”的想法,但当数量多、计算复杂时,他们就表现出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学生往往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能认真耐心地分析,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了看不清题就匆匆写、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其正确、熟练,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由于大三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坚持时间不长,喜欢新鲜事物等。,在做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坚持日常专项训练

坚持基础口算训练5分钟。这种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计算出结果。坚持每天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训时,可以选择以下形式:

1,使用电子表格。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书上解出问题。这种形式的快速计算具有显著的效果。

2.用口算卡来算。

3.听力和计数练习。朗读问题,让学生把数字写在算术书上。看完题你就知道号码了。这种练习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快速计算,耳朵、大脑、手、嘴一起用。

在专项口算中,口算的形式经常变化,视算和听算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持积极的状态。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大三学生活泼好动,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如:

1,有趣的“挑战台”

2.典型的“小诊所”

3.自选“小超市”

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家长也有兴趣在家培训。比如在饭前饭后聊天的时间里,请家长抽出几分钟时间陪孩子练习口算,再配合适当的奖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这就需要家长给予机会,创造口算的应用。比如,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购物时,让他们帮助父母计算他们花的钱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口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