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1.提问

1.1选题的意义

在学校里,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差异很大。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很聪明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学校纪律和班规,傲慢无礼,语言粗俗...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1.2的研究价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形成良好的习惯。”童年不仅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好的时期。“用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积累和深化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而健全人格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小学生如果在童年时期就养成了学习、做事、做人等一系列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益,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好习惯是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2.主体的定义和内涵

2.1关于习惯: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讨论过“习惯”这个概念。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采用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的论述,即习惯是人在特定情境下自动执行特定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它不仅是个体的重要属性,也是群体的重要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换句话说,个体可以从群体中习得一些习惯,同时,个体的一些习惯也可能转化为群体的习惯。

2.2关于好习惯:在本题中,我们根据习惯对人的价值和作用,把习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是指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

功能性的、满足人们正常需求的、对人们有积极价值的习惯。坏习惯则相反。考虑到良好习惯的外延极其广泛,课题研究必须以此为重点,因此,本课题所研究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

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3.1研究目标:

(1)围绕塑造健全人格,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2)通过研究,促进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2研究内容(包括子项目设计):

发展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发展小学生做事习惯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做人习惯的策略研究

3.3主要观点

题目把如何做人、做事、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培养。在做人方面,科目中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体现为“拥有真爱,有责任心,礼貌诚实,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本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具体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坚韧不拔,求新求异”。在学习方面,学科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好习惯需要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培养。

3.4创新

本课题将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和实践小学生学习、做事、做人的良好习惯,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正,使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4.研究对象和方法

4.1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一至高三的全体学生。

4.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行动研究法、小组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

5.研究过程和基本实践:

5.1研究思路

课题组通过对教育理论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约是一个量变(认知)-质变(形成)-新的量变(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根据上述变化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各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分解子课题,有目的地实施培养计划。

5.2研究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情感熏陶、实践锻炼、榜样示范、修养指导和定期评价,辅助方法为调查、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主要遵循正面教育原则、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并取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果。

5.3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2012.3-2014.12)。项目一般按年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研究阶段,时间为2012.3-2012.438+00。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特点,课题组组织各课题组教师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分析。对不良行为突出的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并对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其成长、家庭教育和以往学校教育情况。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也邀请了我校一些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介绍他们在全校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供课题组成员参考。课题组成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计划,讨论了研究措施,为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项目的实施和实验阶段,时间进度为2012.10-2013.8。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成绩特点,全面开展子课题研究,进行案例跟踪访谈、理论探讨、指导培训,推广成功经验。具体措施如下:

I .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可以给学生一个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健康心理的培养。首先,从学校管理上,注重实施人性化管理,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其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引导教师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特别邀请新东方校长以积极的心态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帮助教师更好地树立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再次,在所有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中,我校广泛开展了“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纸笔把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传递给老师。很多老师通过稚嫩的笔触,读懂了学生的心思,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很高兴看到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生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的许多习惯,如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遵守规则等。,依赖于一定的群体生活环境,是通过适合群体和个人需要的集体活动以及自身的实践活动而获得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模仿性强,但无观念性弱,容易接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生态为切入点,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供实践和成长的土壤。

第一,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我们努力建设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文化,同伴之间真诚友好的文化,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文化。同时,更多的书会被放进教室,让教室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教育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其次,我们为更多的孩子创造就业机会。在班里开展干部轮岗,做到关键岗位竞聘上岗,一般岗位轮流上岗。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班级制度的制定,活动的开展,日常工作的处理,包括人际冲突的解决,我们都注意让更多的孩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有意识地给孩子更多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己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实践和锻炼。

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严格的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中,我们努力贯彻“个性化培养”的理念。所谓拟人训练,就是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目标,注重观念和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然的,为什么是自然的,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此外,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集体跳绳比赛、毽球比赛、接力赛、长跑比赛、读书节知识竞赛、科技节航模比赛、劳动节技能竞赛等。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育、提升自己,在享受快乐的同时,磨练意志,完善心智。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阅读、劳动、创新意识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形成,并逐渐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为项目验收总结,时间预计为2.13.8-2014。主要工作是接受子课题,总结评估实验成果,发表研究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5.4、阶段性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

2.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增强了师生的心理教育意识。

3.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些特殊学生得到了明显的转化。

4.结题报告《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教师随笔案例分析。

6.研究的事实基础。

6.1本课题植根于学生,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分年级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学习习惯和做人习惯。这三项内容在子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是渐进的、重叠的、螺旋式上升的。

在这个阶段,被试实验的目的是明确的,减少了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丰富有趣的活动是孩子认识世界、模拟世界改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造适合他们形成良好习惯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一帮一红”活动,让好学生与差生结对,让差生在好学生的帮助下形成好习惯。此外,通过课堂教学、“习惯养成”专题活动、“小岗位活动”、利用班会等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在有意和看似无意的训练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为基础的。通过教师的观察,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实践真实、科学的案例,让小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规范作业,学会做人。

6.2完成工程的保证条件

本课题由市级科研骨干承担,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课题组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研究方案。我们的研究团队由市、区骨干组成,具有扎实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活力,其中4人具有大规模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经验,因此能够顺利完成项目。

本项目中需要的研究资料,如理论书籍,可向学校图书馆和省图书馆借阅参考。我们团队的成员之一是一名现任微机教师。她用搜索引擎找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案,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会员和他们的家长在这里交流讨论,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资料。一线老师负责提供研究案例。我们利用Q群、博客等平台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由相关子课题的老师负责撰写。

学校拨出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也可以动员其他因素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建立了学校专题研究数据库。总之,我们课题组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主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