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师随笔
一、训练方法
习惯是一种动态的刻板印象,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我觉得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养成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的体验和训练。有些道理他们一时难以理解,但随着训练中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意识到好习惯的好处,逐渐明白。这个时候的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所以会受益终生。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不会有习惯。在训练中,我做到了三个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愉快的,但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经历很多练习。尤其是对于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更需要有强烈的意志去改正,为了形成不良习惯而不断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训练中要强调“重复”和“严格”两个字,不怕麻烦。比如要求学生排队集合要“快、静、整齐”,这就需要反复严格的训练,反复反复。听到口令,老师数到三,“停,停,组队。”慢下来,提问,解散再做,做好表扬,重复训练。有小动作的话,训练1分钟,没有小动作。然而,“刻苦训练”是不够的。要把“苦训”和“乐训”结合起来,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小,单调的训练会很无聊。所以训练中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班学生视力不太好,比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种姿势(坐姿、站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就采取趣味训练,在班里找一个小榜样,开展一个“请像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在上课前或上课时的适当时候,请小榜样做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像我这样做。”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加强训练,养成正确姿势的好习惯。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一般来说,要求成年人就够了,不需要太详细的指导,但小学生不行。要“明确要求具体指导”。比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四个要求:一是书写规范;第二,格式正确;第三,准确率高;第四,及时完成,及时重新审批。用这四个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出判断,印好红旗或小红花,开展一天无错活动。我经常在全班展示,鼓励自己,促进大家。为了明确要求,我制定了养成教育内容的序列,从每一个小动作开始,从站、站、走开始,随时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触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收、送东西和说话时很不礼貌,于是我教他们如何给大人送东西,如何收发书籍,如何及时说话。我班的地板是砖的,容易脏,很难打扫,所以我会教学生如何保持清洁,擦桌子和扫地...虽然是中年级的孩子,但是都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没有具体的指导很难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需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来培养习惯。老师在学校引导,家长在家引导,边引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检查鉴定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问不查,跟不说一样。因此,检查鉴定工作必须进行。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日与家长联系学生纪律、卫生、文明行为、学习工具、三区等情况,做到“日检、周评、月总结”。开展“星级竞赛”评比活动,评选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监督作用。但是,检查和评价毕竟是外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要靠内因。因此,检查和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根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个月都会认真进行四次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自己的相关行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评价,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自我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会有强烈的动力去美化自己的行为。
二、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大三学生主要采用正面引导、讲故事、看图等生动的方式提高理解能力。中学生要做典型示范,用事例激发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价值判断,同时配合高层次的说服教育。另外,说服教育要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用有趣的活动激发动机。比如我班有些同学写完作业不专心,混日子。针对这种情况,我请做作业快的同学谈谈对当天学习和活动的体会和感受,请做事慢的同学尝试一下,让他们尝到甜头。由于说服教育和有趣的活动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拖延现象减少。
三。模型律
榜样的方法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也特别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是行为规范的楷模。榜样是活教材,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特殊作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模仿。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他们树立榜样非常重要。如果用正面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可以鼓励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比如在遵守纪律方面,他们要多给孩子树立榜样,挖掘每个孩子的优点,及时做出榜样。孩子好胜心强,会忍不住以此为基础要求自己,形成严守纪律的习惯。榜样也有矫正作用。它就像一面镜子,使学生能够经常检查和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例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良好的课堂礼仪,组织纪律,集会,游行,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后排队等。,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孩子们眼里,老师是完美的榜样。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要先做好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训练中渗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育人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个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