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和严密的逻辑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直觉思维和时序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直觉思维,把教学变成一门只用逻辑思维的学科。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我看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作为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和载体,容量大,效率高,节省教育投入,是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做长远的现代人。”换句话说,我们的人民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更应该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现在,我们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下面谈谈我自己对数学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粗略看法。

一,换位教学

我们知道,所谓的学科有机“整合”,其核心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信息进行课件制作,从而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用更加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用几张幻灯片,用一个东西投影。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环境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电脑,既强化了演示功能,又增强了互动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双边活动。在这种互动中,它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

1.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简洁而生动。比如,教师希望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用学习工具演示时,强调学生不要说话,仔细观看老师的动手演示,但仍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但是当老师说看电脑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把注意力放在电脑屏幕上,仔细观看课件的演示,从而明白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结合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感受,快乐的情绪自然表达出来。

2.教师和计算机之间的互动

在操作计算机时,教师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很熟悉,计算机教学程序的设计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信和自由,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3.是学生和电脑的互动。

学生从计算机课中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可以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使用和展示,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上,老师设计的一套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回答完问题后,他们可以看看自己的成绩。报告单跳出来,可以看到相关信息:有对的,有错的,有错的原因,有高分的表扬,有低分的鼓励。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热情。

第二,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必须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事情,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兴趣。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件中的时间精灵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起小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情境。

为了突破因地域、时间、空间等因素造成的教学局限,我们利用课件将相关的视频资料、动画、图像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播放,有利于学生跳出书本的局限,拓宽知识面。比如“元、角、分的理解”和“千克、克的理解”,这些都是小学数学课本上学生很难掌握的。在教学中创设"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分为学习用品区、日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及待地成为网络中的“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销售人员,点击食物并在秤上称重,然后根据单价计算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花钱购物,打算用手里的钱,学习热情前所未有。在此期间,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这一点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每个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然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距离,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我的活动课《数字与编码》,把从网上搜集的关于编码的图片做成视频,把效果和音乐呈现给同学们。这就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数字和代码的联系充满了好奇。这样的介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1,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理解只停留在枯燥的计算上,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在情感态度和通用能力上得到充分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学生可以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很受学生欢迎。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我们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理解和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了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里面有丰富的资源,有轴对称的建筑、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有了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愿望。在网页中将物理图形抽象成数学图形,并配以一些揭示轴对称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从而理解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开阔了视野,认识了社会和自然,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搜索,发现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生活中的奇妙作用,了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搜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选择适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内容。不能事事都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还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有时老师可以适当搜索好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避免无效地收集信息,被无意义的信息干扰。

2.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能够与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动手动脑的自主研究、小组学习和讨论;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堂变成“数学实验室”,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教授年、月、日,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时间单位年、月、日、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每个月、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如何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选择不同的年份来发现和探索大月和小月的日子,从而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从而在小组中总结判断闰年的规律,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而且所有同学都可以通过在线万年历的小程序来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学生知道年、月、日后,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各种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用ppt在群里做电子演示,发给每个学生交流。这是一堂集数学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术语如平年、闰年等,而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个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思维,有助于探究、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独立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种探索过程是正常教学无法实现的。课堂从贫乏无味的概念课变成了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每个人都像一个小数学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听或参与讨论。思维的丰富性导致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最终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找到自己的方法,快乐无比,体验成功的快乐。

数学教学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延伸到课外活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校园网或者老师的个人主页上,发布所学的数学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小论文或演示文稿并在网上发表。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延伸学科整合,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在交流和讨论中,他们不仅学习了别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与他人讨论和探索的乐趣。

3.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助推器。

在数学教学中,巩固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不仅要简洁,还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比如我在教口算除法的时候就做了有益的尝试。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巩固新知识的练习中,我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指定一定数量的论文同时完成,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合理的。但是,如何解决理解能力强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关注理解能力慢的学生?传统的方法只能限制快速发展,牺牲缓慢发展,采取所谓的“一刀切”的方式。通过电脑网络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电脑随机练习库练习5分钟。结果4人做了8-20题,8人做了21-35题,27人做了36-60题,7人做了61-74题,平均每题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的学生和反应慢的学生的速度差是10倍。这种形式的练习,题目是随机呈现的,相邻的电脑不一样。学生每做完一道题,电脑就会马上出下一道题,这就意味着一场竞赛。当学生做对某件事时,计算机会给出“正确”的反馈,并播放一定数量的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电脑会反馈提示你改正,遇到障碍还可以查询相应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完全自主的。做了8题的同学感觉轻松愉快,做了74题的同学意犹未尽。所有的学生都充满了热情,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学生可以多次选择同一目标段的学习内容。由于系统设置是随机的,学生面对的是知识难度相近的不同题目,既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又能使学生重复已经获得的内在经验信息,从而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在数学巩固中,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能力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材料和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的时代,学生的素质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数学课堂教学应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传授知识和自主探究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未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给课堂教学带来从形式、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变革。只要教师及时、适度、恰当地使用新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生而动、因境而变,课堂就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