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的标准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需要丰富高尚的情感的平衡。因为情感是艺术的基本品质,是艺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

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利用艺术形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艺术的媒介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参与信息交流,享受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为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C)发展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

感知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部分课程都是以抽象符号为主,而美术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事物和具体的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通过艺术课程培养出来的创造精神,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美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艺术课程不仅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团结的价值观,而且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艺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范畴,不仅促进了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包含了情感和理性因素、精神和身体因素,因此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是独特的。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划分学习领域。所以这个标准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论”、“综合与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虽然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但创作往往外化,欣赏往往内化。由于美术学习的操作性特点,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本标准将创意活动分为建模、表达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达,大胆创造,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外化。

“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模式既强调创造力的形成,又注重活动的功能性目的。外化行为的特点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赏与评论”的学习领域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表现等活动,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征,是艺术课程应该具备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本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与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上述艺术学习领域、艺术与其他学科、艺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综合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