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研究

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数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材料,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数学语言训练的基本要求

1,诚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碎片化、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在训练学生时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别人的问题。用问题引导他们说出完整的单词。训练时注意以下几点:(1)次数多。教师要以不同的形式多次提问。每天每节课都要训练。每次都要强调语言的整体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说完整句的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说完整句的习惯。(2)方式新颖。当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回答同一个问题,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求异精神。这有助于发展他们寻求异性的思维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发展。

2.准确性。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其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定义还是做出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能有丝毫偏差。如果三角形是“被三条边包围的图形”,就不能说“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因为“环绕”和“构成”的含义差别很大。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只是三角形,三条边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所以,用词要准确,描述要恰当,不能有歧义或歧义。

3.组织。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其语言的有序性。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判断和推理,“系统地、系统地思考,然后完整地描述思考过程,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公式要求你能说出推导过程;学习规则要求归纳过程可以枚举;学习规则要求能列出计算原理;做应用题要求你能说出解题思路。“简而言之,要求学生说话连贯、合理、完美。

二,数学语言训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看图说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看图和表达意思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全面看图,看清上面画的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意思说几句话。比如在讲授“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展示娃娃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一个* *有几个娃娃?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每行有4行和3行;或者每列三个,每列四个。然后让学生做一个等式。学生一般会列出加法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公式,并谈论这些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加数之和,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然后引出乘法公式,告诉“×”是乘法符号。然后我就说乘法的两种写法,乘法公式的阅读和表达的意义。学生练习阅读乘法口诀,并根据老师的解释复述乘法口诀的含义。

2.编译应用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编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由于数学语言是抽象的,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能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所以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从敢说,从那些朦胧的理解和孩子的自然语言,逐渐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上常见的方式。选择组长、记录员等。在每组中。学习中有困难时,可以邀请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可以有代表进行交流。通过这样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倾听他人。有机会在几个人和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表达小组的意见,学生更积极地思考、倾听和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他们对主动学习有充分的兴奋,同时增加了课堂密度,事半功倍。

4.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在新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及时总结。举个例子,如果换个名字数字:2m 6 cm = () cm,学生就能分辨出2m是200 cm,200 cm加上6 cm就是206 cm。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班里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在同桌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学会正确描述和回答。

5.总结一下。一节数学课下来,我们经常要总结算术,计算规则,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等。这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绝佳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让学生发言。比如教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就要总结计算方法。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分组讨论,然后举手发言。当然,同学们可能没有完全总结出来,也可能没有准确表达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一点一点说出来。

6.动手操作。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觉为主,主要是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习工具的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上,让学生操作,学生思考、做、说,让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比如教学对圆柱体的理解,在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柱体的形状后,我们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特性。(1)在桌子上滚动圆筒;(2)用铁套住一组圆筒;(3)将圆柱体的上下两面依次压在纸上,用铅笔向下画,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仔细分析所看到的现象。同组讨论:这种现象说明了圆柱体的什么特征?因为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讨论后可以说说圆柱体的特点,让学生感觉比较轻松。大多数学生能准确说出圆柱体的三个特征:圆柱体能前后滚动;圆柱体从上到下一样厚;圆柱体的上下两面都是圆形的,大小相同。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数学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