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实施美育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少先队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少先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少先队特有的活动,以其丰富的教育内容、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灵活的组织形式,树立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激发他们报效国家的志向,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热爱科学、运用科学,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美育,让美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大放异彩。校园文化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是依附于学校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舆论。它包含了学校系统的所有结构性因素,所以“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的象征。21世纪即将到来。世纪之交,学校将面临新时期社会对教育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1,环境教育。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一个优美、典雅、整洁、舒适、宽敞、明亮的校园能让人感到幸福;高大、美观、新颖、独特的教学楼,能让人充满自豪感;各种体育和娱乐设施可以使人们身心活跃,积极向上。这种环境给玩家带来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玩家会自觉珍惜,愿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进步,茁壮成长。这就是形象的魅力,美的吸引力。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意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美国的校园形象给了队员们一种感性的“美好快感”。
并最终达到理性“美好行为”的实现。
2.同化教育。在“课堂文化”建设中,教师端庄的仪容、文明大方的举止、健康诙谐的谈吐、严谨的学习态度、崭新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注入他们的耳膜,流入他们纯真的心灵。它得到的是知识热情的高涨,智力的增强,潜能的发挥,灵魂的升华。在谈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成员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足以说明,语文差的老师,会养成懒惰、不思进取的性格。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会推动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对团队成员意识和行为取向的形成有很大的同化作用。
3.创造教育。在“课堂文化”建设中,课外教育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空多变,符合选手兴趣浓厚的特点,从而创造性地发挥其人格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能。如:合唱、舞蹈、腰鼓、绘画、摄影、手工、航模、演讲和体育活动;还可以建立校园经济实体。如:红领巾“回收站”、红领巾“小银行”等一站式创意活动。这样就把“辉煌的童年”还给玩家,把“永远的纯真”还给玩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不仅不会荒废学业,还会大大增长见识,培养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将队员与不健康的环境隔离开来——这种“隔离”不是源头和命令,而是学生的自觉选择,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历代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的教育,是他们提升自我、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4.自我教育。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上,完善的管理制度给玩家很大的约束。
力,队员的思想素质就会在这种约束中自觉不自觉地朝着某种“规范”发展。比如严格的“升降国旗”制度,庄严的国旗,庄严的国歌,都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还有庄严的“入队”仪式,严谨而充满活力的队歌无不显示出队员们的骄傲和对未来的憧憬;再有就是“红领巾义务队”,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遏制力,所有队员都会在集体的力量中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对此,根据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这是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后,自觉升华到更高层次的体现——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确立后的一种理性愉悦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的“制度文化”可以使教育对象变被动为主动,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5.入职教育。在“校园舆论”建设中,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宣传栏、队报、队刊、红领巾广播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和赏心悦目的“声音图像”等教育内容的启发下,队员们在无形中受到了正面教育。特别是在自己的参与和实践中,通过编辑、排版、抄写、广播等一系列活动。,他们自觉地用自己的头脑做出了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行为修养的认知和判断,因此“校园舆论”形成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有利于团队成员的思想素质教育。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大家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少先队员的职责,也是每个少先队员道德修养的最好见证。跨世纪的孩子要从自己做起,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