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蜡炬的短文

常言道: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停电的时候,只要你在不透光的地方点上那支普通的、小小的蜡烛,一切都会立刻充满光明。哪怕是微弱模糊的光,也足以温暖我们的心。

蜡烛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甚至会让人忘记它的存在。然而,当黑暗来临的时候,它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它的生命短暂,平凡,不为人知。它不像街边高高悬挂的霓虹灯,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它不像荧光灯一样有明亮的光线和独特的形状。不像…它没有迷人的光,明亮的光,独特的形状。但是,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无私地、不求回报地给人们带来光明。烧了之后,什么都没剩下,却化为灰烬,漂浮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在其死亡之前,没有辉煌的成就;它死了之后,什么都没留下。只留下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精神!

从蜡烛里,我看到了一个、两个、三个和无数老师的影子。寂静的夜里,老师还在灯下工作;在“热闹”的课堂上,是老师在讲台上散发着智慧;在…里...教师的生活就像蜡烛一样平凡。他们毫无保留地给我们爱,无私地教给我们知识。他们不是前线的战士,而是为祖国洒热血;他们不是科学家,他们为祖国努力学习,勇于奉献。他们只是普通的老师。他们不是在做大事,而是在做浇花育人的事业,让我们更健康更强大。它们像蜡烛。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给了别人光明和温暖。就像蜡烛的性格: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010的春天,“尘”这个词穿梭在每一个人口中。我想说,“灰尘”或者“蜡烛”好像是一个人的代名词——老师!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职责,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我想,既然戴上了人民教师的称号,就应该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忠于这个事业,热爱这个工作。

有人曾把师生关系形容为“警察和小偷”。这让很多人一提到老师这个词就感觉到了教书的尊严。其实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和课间都应该是这么和蔼可亲,有说服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关爱儿童。”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热爱教育,教育也会热爱你,你才能在事业中获得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有人曾说,每个老师都是一个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自己和学生。古人云:“其身正,无令而行;他身体不太对,虽然做不到。”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因素。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其“尊师重道”,不如先“爱生”,再“尊师”,所以教育好学生的秘诀就是一个爱字。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同学叫蒋欣,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多年来一直和年迈的祖母生活在一起。他童年生活缺的是阳光雨露,缺的是母爱亲情。就这样,他让自己迷迷糊糊的漂流,把罐子打碎了。久而久之,他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圆滑算子”,学习成绩也是一塌糊涂。我多次试图说服教育他,但收效总是不大。隆冬的一天,我正在上课,发现他一脸凄凉,浑身颤抖。我仔细一看,发现他只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两只暗红色的手长满了冻疮,几个裂开的口子还在渗血。看着这一幕,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我赶紧找衣服给他穿上,带他去校医院清洗伤口,然后去药店买云南白药帮他包扎伤口。经过一周的清洗和护理,他手上的裂洞逐渐愈合。但是,从那以后,我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和其他学生捣乱了。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经常主动给老师擦黑板。他的学习成绩被拉到了十几。

后进生是受伤的花,老师需要额外的支持和照顾。如果老师们对后进生冷嘲热讽、歧视甚至放弃,无异于把受伤的花朵再割一次,只能让花朵枯萎过早死亡。一个好的园丁绝不会放弃一棵弱小的幼苗。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阳光就无法照进学生的心里。“尊重孩子的无知,善待孩子的错误”,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丁有宽老师和魏书生老师提倡我们偏爱贫困学生,这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的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名誉和荣誉。但是,当你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表现出一种求知欲的时候,当你看到孩子们在作文中对你的无限信任的时候,甚至当你看到孩子们因为你的努力而取得了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我想,那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老师”这个词的丰富内涵,以及“老师”这个词所蕴含的深深的责任。孔子曾在《论语》中说,一个读书人不能不忠于易,但我想说:一个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不能不贫于乐。没有高尚的道德,怎么能“化作春泥护花”呢?“从高中学习是老师,德高望重是榜样”。每一位老师都要“事事模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都说做人要先成为优秀的人,再成为优秀的教育家,再成为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