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学生寒假德育社会实践报告!!!十万火急...

江汉油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队云南马鞍山村之行。

实践主题:江汉油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团队云南马鞍山村之旅。

实习地点:云南临沧镇康县芒柄乡马鞍山村。

练习时间:2065年8月5日438+00-6月5438+02。

实践者:武汉理工大学工商学院-姜伟、武汉理工大学-陈谦、中南民族大学-肖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上海大学-陈龙长江大学-孙、澳门大学-陈亚桥。

船长:姜伟

一、实践背景简介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忙C乡的马鞍山村,是忙C乡最穷的市级贫困村。马鞍山村山多,可以戏称为“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喊”。村里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去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打工,剩下的妇孺老弱留在家里仅靠几亩农田维持生计,村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在地下。

鉴于师资和设备状况不佳,教师和学生正在逐年离开学校。目前这所小学只有3名老师,23名学生,条件相当艰苦。而且仅有的23名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常年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心理状况堪忧。

二、前期准备

1,江汉油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团队成员齐聚江汉油田光华中学,共商实践方案。

2.队员们提出为马鞍山村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并动员同学们积极捐赠文具、书籍、衣服、毽子、跳绳、足球等用品。

3.队员们开始收集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歌曲、诗歌、小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并根据现有水平充分准备了散打、跳绳、毽子等相关课程内容,希望能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团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当地学生更多的东西。

4.队员们查阅相关资料后,对资料进行汇总,以心理、生活、学习为重点,从学生、监护人、老师三个方面对马鞍山小学的学生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反映当地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

第三,时间表

8月5日-8月6日,教学团队的7名成员从江汉油田出发,前往马鞍山村,与当地的学校校长和村级干部联系,安排食宿。

8月7日——给孩子们分发文具、书籍、衣服、毽子、跳绳、足球等用品,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和他们打成一片。

8月8日——把准备好的东西教给学生,并教他们学习散打、跳绳、毽子等运动,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完成问卷。

8月9日——队员们在一些学生的带领下,走访了一些学生的家,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家庭生活。

8月10-8月11-当晚与同学们举行篝火晚会,队员们开出马鞍山村,第二天返回江汉油田。

8月12 ——召开全体组员总结会,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初步调查结论。

第四,体验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从前期的策划准备到后期的总结处理,我们一直在考验自己在各自学校学不到的能力。这些内容每一条都要自己安排,力求思路清晰,条理清晰。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这方面的能力锻炼太少,导致实践中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效的。

大家在与村委会、老师、家长、孩子的交谈中锻炼和加强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在教书的日子里,大家每天都是在各种复杂的心情中度过的。看到10岁的孩子们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们心中涌起一股悲伤。有的孩子从小就很可怜,缺乏父母的关爱,我们很同情;看到一些家长互相猜忌,孩子心中没有理想,我们想去帮助却感到无比的无力;看到孩子们每天从山上采摘杏儿和李子,为我们带来新鲜的蔬菜,我们很感动...我们曾经在媒体上看到过贫困山沟里孩子的相关报道,一直觉得他们离我们很远,直到看到这一切,我们的内心才被这座大山里的一幕幕震撼。作为大学生,我们每天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被困在大山里,忍受着生活特殊对待的孩子们?在我们手里,10元可能只是一顿饭,或者几包零食,甚至微不足道,甚至小到我们不知道10元能做什么。但是,在马鞍山村,10元是一个小学居民一周的生活费!这是我们都真切感受到的巨大现实反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穷人挣扎在生活的边缘,还有很多马鞍山村这样的小山村需要社会的关注,还有很多马鞍山村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我们没有理由谈论享乐、奢侈和浪费。我们应该做的是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用这几天的所见所闻鞭策自己。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充实自己,壮大自己。等我们以后有实力了,一定要帮助那些被生活困住的人,改变类似马鞍山的现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